2019年10月5日 佛学研究网
有国才有家,宗教也是有国才有教。佛法住世间,不离世间觉,虽然佛教信仰是超越国界的,但佛教徒却是有国籍的。在任何时代,佛教和国家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国家的保障,要开展佛事活动、要弘法利生,那是不可能的。
历史上佛教始终把护国作为自己的宗旨之一,把“帝道遐昌、皇图永固”作为理想的目标,把“报国土恩”、“报国主恩”作为佛教教义的重要内容,主动而积极地维护国家利益。在国难当头之时,更能够为国家着想,始终保持既爱国又爱教的优良传统。
二十世纪抗日战争时期,僧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心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情怀,同时秉承着佛陀“报国土恩、报众生恩”的慈训,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在枪弹雨之中保家卫国、舍命捐躯。
振臂疾呼的太虚大师
太虚大师当时身为佛教领袖,他带领中国佛教界积极投入抗日救国大业。太虚大师撰文:中国想要不被吞并或分割,对于“外来的强邻侵逼,尤非武力抵抗不为功”。他明确地指出,佛教徒虽说反对杀生,“但当侵略者破坏国家伤害人民时,则任何人皆负有抵抗之义务,为正义而引起战争惨杀,虽甚遗憾,然实不得已之事”。
金刚无畏的圆瑛大师
1939年,圆瑛大师因积极响应抗日,被日本宪兵逮捕投进监狱。狱中受尽日军的严刑拷打、残酷折磨,但坚贞不屈,始终保持了爱国僧侣的崇高气节与民族大义。新中国被选为首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1953年,临终之前留下遗嘱:“愿我全国佛教徒同心同德,积极参加爱国运动,致力于和平事业,应思利民护国、饶益有情,乃成佛之基,众善之首。”一代爱国高僧的民族气节值得我们后人去思考、去学习。
保国护教的弘一大师
日本侵略者侵占我国国土、残害我国同胞的时候,弘一法师提出了“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主张,号召全国佛教徒,奋起抗战,赶走日本侵略者。他那种保国护教,凛然不屈的精神,不能不使听者为之动容。
祈福赈灾的虚云大师
1936年,全国处于抗战救亡紧急关头,虚云法师提议大众每日礼忏两小时,为前线官兵祈福消灾;全体大众减省晚食,节积余粮,献助国家赈济灾民。1941年,广州曲江县严重缺粮,饥民甚众。虚云法师乃将诸方善信供养的果资20多万元,悉数交与政府以作赈济灾民之用。
外敌辱国,佛教界人士紧紧依据佛教的义理,诠释民族大义护国,对日本的侵华行径进行了分析和批驳,与全国其他各阶层力量结成广泛而坚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上马杀贼,下马学佛”的战时佛教形态。这一光辉历史,向世人昭示了中国佛教是一个慈悲的、善恶分明的宗教;爱国的、入世的宗教;契机的、与社会相适应的宗教以及爱好和平的宗教。
面对外敌侵略,这些前辈、高僧们已交出了一份足以告慰先人启迪后者的出色答卷,这份答卷是用鲜血和生命,用爱国精神和佛法智慧共同谱写的。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长安与中国佛教》系列讲座视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