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9日 佛学研究网
佛教用語。色界位于欲界之上。相傳生于此界之諸天,遠離食、色之欲,但還未脫離質礙之身。所謂色即有質礙之意。由于此界衆生沒有食色之欲,所以也沒有男女之別,生于此界之衆生都由化生,依各自修習禅定之力而分爲四層,分別是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
1.初禅諸天
初禅天中,又有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三重。 梵衆天又稱梵身天,是色界初禅諸天中的第一層。居于此處諸天衆,相傳爲大梵天所領,因此稱梵衆天。 梵輔天又稱富樓天,是色界初禅天中第二層。此天諸衆生均爲大梵天王之輔佐,當大梵天王出行時,此諸天必侍衛左右。
大梵天又稱梵天、梵王等,是色界初禅天中的第三天。他是初禅三天之主,又是此娑婆世界之主。在佛教經典中,大梵天往往是佛法的護持者,經常爲佛法而向佛陀請教。在古代印度,對于梵天的信仰很早就出現了在印度教中,梵天與濕婆、毗濕奴一起成爲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佛教吸收了古代印度信仰中的這一神祗,將梵天作爲佛教的護法神之一,並列于色界初禅天之中,作爲初禅諸天之首。在初禅三天中,大梵天是主,梵輔天是大梵天的輔臣,而梵衆天就如同大梵天之臣民。另外,在佛教有些經典,如《長阿含經》等中,將色界初禅分爲四天,即梵衆天、梵身天、梵輔天、大梵天。而佛教有些部派則僅分梵輔、梵衆二天,以大梵天歸于梵輔天中。
2.二禅諸天
二禅天中,也可分爲三天。一少光天,指在二禅諸天之中,以此天光明最少,因此稱少光。二無量光天,是說自少光而上,此天中諸衆生光明漸增,其量無限,難以測定,所以稱無量光。第三是極光淨天,又作光音天。是說此天中諸衆生光明遍照,較之以前更盛,而且此天衆言語時,口出淨光,以光明爲語。
二禅諸天,遠離初禅的尋、伺等心理活動,故內心明淨,具有淨、喜、樂、心一境性四特性,住于喜樂等情感之中,所以其境界稱爲“定生喜樂”。
3.三禅諸天
三禅天分爲少淨、無量淨、遍淨三重。所謂淨,是說此三禅天中諸天已離喜樂之情,唯受自地之妙樂,所以稱爲“淨”。其中少淨天是三禅諸天中受自地之樂最少的,故稱爲“少淨”。第二無量淨天,指此天衆所受之樂漸增,其淨難以衡量,故稱“無量淨”。第三遍淨是說此中諸天衆所受之樂遍滿,故稱“遍淨”。
三禅諸天,已離二禅所有的喜樂等情感,唯具行舍、正念、正知、受樂和專心一境等五種特性,其所獲的境界稱爲“離喜妙樂”,並以正念正知,精進修行,以求得更高的境界。
4.四禅諸天
四禅天是色界諸天中第四重。其中可分爲八層:一無雲天,這是相對于以前諸天所居之處而說的。按佛教所說,色界三禅之前諸天雖爲空居天,但其所所居之處如雲層密合。自四禅以上諸天所居之處,則在此雲層密合處之上,其雲輕散如虛無,故將此四禅中第一層天稱爲“無雲天”。二福生天,指生于此天之衆生福力最爲殊勝,故稱。三廣果天,指色界諸天中以生于此天之衆生果所最勝,所以稱廣果。四無煩天,此天中諸衆生沒有紛亂繁雜的各種煩惱。五無熱天,意思是說生于此天諸衆生已經完全降伏了諸煩惱熱障,故稱無熱。六善現天,此天中諸衆生修行之果德已現,故名善現。七善見天,此天中諸衆生修行已到極細微之境界,其所見均極清澈。八色究竟天,已修行到達色界的最高境界,如超越此界,即到無色界。
四禅諸天,通過修行已經離開了三禅諸天還有的妙樂情感,一心憶念清淨之修養功德,具有舍清淨、念清淨、不苦不樂受和心注一境等特性。四禅八天中,自第四無煩天起以上五天,已到達聖者的境地,爲阿羅漢四果中的不還果(即不再進入輪回轉生),因此稱爲五淨居天,或五不還天。
另有色界十八天的說法,分別是:
梵輔天,大梵天,梵衆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光天,徧淨天,無量淨天,無想天,少淨天,廣果天,福生天,無雲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到喜马拉雅,听《吴言生讲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