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39]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25]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19]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74]

  • 做人,不能太飘[119]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113]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94]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75]

  • 学会哄自己开心[158]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77]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77]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9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4佛教历史 >> [专题]b4佛教历史 >> 正文


    达摩祖师的最后一课,“皮肉骨髓”,看看你能达到什么级别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652   时间:2019-8-26   录入:chengshangyun

     

    2019年8月26日  佛学研究网

        中国南朝梁武帝时期,一位异域老人为了济世利人,救度众生用自己身心诠释禅宗修行次第,留下禅门最宝贵最丰盈的文化遗产。

        为了找到继承人,他曾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终于,他完成了任务,将要离开,于是设题考验弟子们的修行如何。

        菩提达摩就要圆寂了,他召集弟子们说:“我的寿命快到了。死之前,我想证实一下你们的禅法修为到底如何,请你们将自己所悟到的说给我听听吧。”

        大弟子首先站起来说:“我们不应该执著文字,也不应舍弃文字,而是应该把文字当做求道的工具。”

        菩提达摩遗憾地说:“你只得到了我的皮。”

        二弟子见师兄不行,连忙站起来说:“依我所了解的,就像庆喜看到了阿佛国,一见之后便再也见不着了。”

        菩提达摩还是摇摇头,他说:“你只得到了我的肉。”

        三弟子随后起来说:“地、水、火、风本来是空的,眼、耳、鼻、舌、根也非实有,整个世界无一法可得。”

        菩提达摩回答道:“你只得到了我的骨。”

        最后轮到最小的弟子,只见他站起身来,向菩提达摩三拜行礼,然后便站着不动了。菩提达摩哈哈大笑,说:“你已得到了我的髓。”

        禅宗推崇的境界是一种无差别的境界。然而那种无差别的境界说起来简单,真正做到却是非常难的。首先是要超越语言的限制,因为凡是语言可表达的,必定是有差别的。

        小弟子为什么得到祖师认可?请大家参一参吧!

        修行讲究实证,依文解意,三世佛冤,但是离开了文字,又怎么来修心呢?听听达摩祖师的回答吧! 

        达摩祖师法语摘录

        问:如果不立文字,那么以什么来修心?

        答:你问我的那个,就是你的心。我回答你的那个,就是我的心。我如果没有心,我回答你的时候,这些见解从哪里来的呢?你如果没有心,你问我的时候,你的这些疑问又是从哪里来的呢?问我的,就是你的心。从无穷尽的大劫周期以来,一直到现在,以至于随时随地行为运动的那个,都是你的本心,都是你的本佛。
    当下这个心,就是佛。这个道理也是如此。除了这个心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佛可得。离开这个心之外,去寻找菩提、寻找涅槃,是毫无凭据的。

        自性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不是因果的转换。法,是心表达出来的东西。自己的心就是涅槃。如果说,心外有佛可得、心外有菩提可得,是毫无凭据的。佛和菩提都在什么地方?

        好比有人用手去拿虚空,拿得到么?虚空有名称,没有形相,拿不出来,丢不出去,所以虚空是捉不住的。在这个心之外也是始终见不到佛的。佛是由自己的心而生的,为什么要在这个心之外去去寻找佛呢?一个又一个出现的佛,都只讲这个心,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

        如果说,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呢?心外既然没有佛,又怎么会见到佛呢?彼此说假话、彼此欺骗,不能了悟这个本心,反而被无情之物控制,失去了自由。这样都还不相信,自己欺骗自己,有什么好处?这不是佛的错,而是因为众生颠倒黑白,不觉悟、不知道自己的心就是佛。

        如果知道自己的心就是佛,就不应该在自心之外去求佛。佛不度佛,以自己的心去求佛,却不认识佛。所有这些在自心之外求佛的人,都是不知道自己的心就是佛的人。不要用佛去敬佛,不要把心拿来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也不制造善恶。

        如果要求佛,只需要见性,见性成佛。如果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也没有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人,布施得福报,始终是求不到佛的。

        如果自己不能了悟、不能明白,就需要借鉴善知识来启发自己,目的是让自己最终觉悟生死根本的道理。如果不见性,就不是善知识。如果不见性,即使十二部佛经都讲的出来,仍然不能免于生死轮回,仍然还是在三界受苦,永远都跳不出去。

        过去,有一个受具足戒的和尚叫做善星,十二部佛经都能背诵,可他还是不能脱离生死轮回,就是因为他没有见性的缘故。既然善星都是如此,那么,现在的人能讲三五本佛经或者论典,把这些当成佛法,更是愚蠢的人。

        《达摩血脉论》原文:

        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

        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自性真实,非因非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

        佛及菩提皆在何处?譬如有人以手捉虚空得否?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除此心外,觅佛终不得也。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递相诳惑,不能了本心,被它无情物摄,无自由分。若也不信,自诳无益。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

        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若欲觅佛,须是见性。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

        若自己不明了,须参善知识,了却生死根本。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昔有善星比丘,诵得十二部经,犹自不免轮回,缘为不见性。善星既如此,今时人讲得三五本经论以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注:白话翻译仅供参考!

     

        ■ 《长安与中国佛教》系列讲座视频欣赏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中国禅宗原始的宗风:梁代三大士[400]

  • 不识相!这三个字说到根儿上了[561]

  • 你从什么地方来?[605]

  • 你不必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691]

  • 南怀瑾:《金刚经》里的三大智慧,让你人生通达[746]

  • 三个人,开启了中国禅宗乘风破浪千余年,你知道他们是谁吗[860]

  • 心修好了,话自然就少了![576]

  • 修心,是治愈一切的良药[813]

  • 一行禅师:痛苦的根源是什么?[1097]

  • 虚云老和尚:见佛、闻法、遇善知识之难[1151]

  • 佛教修心思想与现代文明的互动[1328]

  • 多念别人的好,常修自己的心[1331]

  • 师说:如何开启自性心地上的智慧?[1916]

  • 学佛,当亲近善知识[1398]

  • 达摩祖师:一花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2692]

  • 达摩大师传法:轻心慢心,难得禅宗心法[2266]

  • 你的心,听话吗[1879]

  • 修心:态度决定了人生的幸福程度[2400]

  • 一切不离自性,自己的心就是真佛[4919]

  • 如何见佛?[326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