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03]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19]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30]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41]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40]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60]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44]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94]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209]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215]

  • 十问时间[190]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21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4佛教历史 >> [专题]b4佛教历史 >> 正文


    佛教史第十四课:西藏佛教史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3894   时间:2019-7-29   录入:wangwencui


    2019年7月29日    佛学研究网

      西藏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与尼泊尔、印度毗邻,当印度受回教侵逼之后,高僧大德们相继前往西藏,藏传佛教因而多承八世纪至十三世纪印度密教的体系。佛教初传入藏,不断地遭受原始苯教的极力排斥,经过长时间的冲突、融和,无形中也加入了苯教一些神只和宗教仪式,使西藏佛教更增添地方民族色彩。

      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六一七-六五○在位)先后迎娶虔信佛教的尼泊尔波利库姬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佛教因而随之传入西藏。松赞王大力护持佛教,派遣使者端美三菩提等,至印度学习梵文。回国后,创藏文字母,翻译佛经,此为西藏译经的嚆矢。藏王分别为两位公主兴建大昭寺、小昭寺供奉佛像经典,两国的僧侣也陆续入藏,佛教因此传播开来。但传统苯教势力甚大,松赞王崩后,佛教便无法顺利发展。直到赤德祖赞(七○四-七五五在位)执政,迎娶唐朝金城公主,努力振兴佛教,派遣僧青年入唐参学,佛教才开始恢复生机。但是,祖赞王崩后,随即发生西藏史上第一次的禁佛运动,直至其子赤松德赞(七五五-七九七年在位)掌权后,即刻展开一连串的护法行动,包括:迎印度寂护大师入藏说法,又请莲花生大师来藏感化苯教,并请二高僧共创桑耶寺,依佛戒度僧出家;请僧译经,并解决当时中印僧人‘顿渐之争’,进而宣布西藏佛教采印度寂护一系的应成中观派教法;于佛苯二教辩论后,正式宣布佛教为西藏国教,佛教因此建立稳固的基础。

      赤松德赞王之后,一直到赤祖德赞(八一五-八三八年在位)时期,为佛教弘传的巅峰期。赤祖德赞的弘法功绩在于广译经典,并收录大小乘的主要经论,编纂丹噶、钦浦、旁塘三大佛经目录;又设立‘七户养僧’制度。其对佛教护持之功甚大,与赤松祖赞、松赞干布共同被誉为西藏‘三大法王’。

      由于德赞王的崇佛而遭苯教极力反弹,其后继者朗达磨王(八三八-八四二年在位),便在信奉苯教的贵族拥护下,展开大规模的灭法运动,史称‘朗达磨法难’。对于佛教打击沉重,迄至佛教再度复兴的一百多年间,未见佛教传播的迹象,为西藏佛教史上的‘黑暗时代’,并以此期为界线,将之前的佛教发展称为‘前弘期’,之后称为‘后弘期’。

      朗达磨灭法之后,直到十世纪末,佛教复兴运动渐起于青海与西部阿里地区。十一世纪初期,阿底峡应藏王邀请,由印入藏,首先复兴戒律,并提倡正统的印度佛教,撰著《菩提道灯论》,确定修行次第,并创立噶当派,从此迈入十一世纪中叶至十五世纪的‘后弘期’佛教。

      十三世纪,回教徒入侵印度,大量僧侣逃亡入藏,印度后期学术中心超戒寺的经论几乎全部移入西藏,因此西藏佛教虽然显密皆传,却以密教为盛。另有从尼泊尔、青康等地进藏的僧侣,因流派传承不同,一些高僧大德便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看法进行著述立说,自成体系,因而逐渐形成宗教教义与修行方法不同的教派,此乃后弘期的特色。其中以四大派最为著名:

      一、宁玛派:俗称‘红教’,乃十一、二世纪时,由素尔家族的三人,依莲花生所传入的密咒及‘伏藏’经典所创的一派。尊莲花生为祖师,重密轻显,以无上瑜伽为究竟,根本教义为‘大圆满法’。

      二、萨迦派:俗称‘花教’,创始人为贡却杰布(一○三四-一一○二),以瑜伽行中观派的见解为主流,盛行唯识、中观的研究,主要教义为‘道果法’。第五祖八思巴(一二三九-一二八○),受元世祖封为‘DB法王’,赐与全藏政、经、军权,不仅在西藏地方有著统治地位,对于中国元朝政治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三、噶举派:俗称‘白教’,为噶当派的支派,由马尔巴、密勒日巴在公元第十一世纪中期创立。主张显密兼修,教义传承以月称的应成中观派思想为主,密法则侧重‘大印’的修法。

      四、格鲁派:俗称‘黄教’,是西藏佛教中最后兴起的一个大教派,于十五世纪初,由西藏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在噶当派基础上所创立。宗喀巴所撰《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阐明显密二宗的修行次第,强调不分显密均须恪守戒律的重要主张,成为此派的根本圣典。该派在发展过程中,采‘活佛转世’制度,以解决其宗教领袖的继承问题,遂逐步形成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系统,并在全西藏各地取得领导地位,从此政教合一体制更趋成熟。

      后弘期佛教是外来佛教文化与西藏本土文化进一步的融和,印度佛教中的显密教义多已传入,进而能完成西藏的大藏经‘甘珠尔’与‘丹珠尔’的结集编印。又寺院经济发达,寺庙成为佛学研究中心,故后弘期佛教才是西藏佛教确立和发展时期。

      印度佛教传入西藏,经过与苯教长期冲突竞争的前弘期,到教派林立的后弘期,终于形成以格鲁派为主的‘达赖与班禅’体系主导著西藏佛教界。一千多年来,西藏的政治、教育、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活的各个领域皆已和佛教紧密结合。但自从一九五九年以后,是另一次前所未有的教难,寺庙遭严重破坏,多数喇嘛被杀或被迫还俗,达赖十四世则避难国外,整个西藏宗教信仰活动停滞。文化大革命后,中共为发展观光事业,曾整修几所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寺院。

      二十世纪下半叶,西藏佛教开始向欧美各国传播,十四世达赖极力向世界宣扬佛法,同时致力推动世界和平运动,于一九八九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更促使西藏佛教受到世界各国人士的推崇,纷纷于各国设立佛学中心。总之,西藏佛教虽遭破坏,却得以传入世界大部份地区,至今仍有扩大的趋势。近年来更在台湾、东南亚地区建立藏传佛教中心,发展甚为迅速。

      附录:西藏王传承表

      公元六四○年至八四○年左右,西藏共有十代赞普:

      松赞干布(弃宗弄赞六二九-六五○在位)--贡松贡赞--芒弄芒赞(乞黎跋布六五○-六七六在位)--都松芒保结(器弩悉弄六七六-七○四在位)--赤德祖赞(弃隶缩赞七○四-七五五在位)--赤松德赞(娑悉笼猎赞七五五-七九七在位)--牟尼赞普(祖之煎七九七-七九八在位)--赤德松赞(塞那累七九八-八一五在位)--赤祖德赞(惹巴坚八一五-八三八在位)--朗达磨(八三八-八四二在位)


       
    《长安与中国佛教》系列讲座视频欣赏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柱间史》中的五台山信仰——基于定位与关联模式的分析[452]

  • 纪念汤用彤:58年前的今天,他走了[2387]

  • 隐于山谷,悬于峭壁,藏于云间:十座西藏最寂静的寺院[6859]

  • 风马、经幡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3761]

  • 佛教史第十九课:新兴教团的开展[3222]

  • 佛教史第十八课:欧美佛教史[3354]

  • 佛教史第十七课:东南亚、南亚佛教[3300]

  • 佛教史第十六课:韩国佛教史[2435]

  • 佛教史第十五课:日本佛教史[2991]

  • 佛教史第十三课:民国佛教史[3601]

  • 佛教史第十二课:宋元明清佛教史[3099]

  • 佛教史第十一课:中国大乘八宗的开展[2802]

  • 佛教史第十课:隋唐佛教史[2967]

  • 佛教史第九课:译经事业的开展[2176]

  • 佛教史第八课:南北朝佛教史[3019]

  • 佛教史第七课:魏晋佛教史[2148]

  • 佛教史第六课:佛教的东传[2616]

  • 佛教史第五课:印度大乘佛教的开展[3365]

  • 佛教史第四课:印度诸王朝的佛教[1905]

  •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373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