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15]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05]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01]

  • 对松悟禅[125]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42]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47]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63]

  • 人到中年:不诉沧桑,不露锋芒[116]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66]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62]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203]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74]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4佛教历史 >> [专题]b4佛教历史 >> 正文


    佛陀的教诲:人和禽兽的根本差别在哪里?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3312   时间:2019-5-18   录入:chengshangyun

     

    2019年5月18日  佛学研究网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在四十九年佛陀弘化的生涯里,最初直畅本怀,讲说《华严经》二十一日,后因观机逗教,又再说《阿含经》十二年、《方等经》八年、《般若经》二十二年,《法华经》和《涅槃经》共八年,这是大会的宣讲,至于对个人特别的教化,佛陀不知说过无量数次,感化无量数人。

        佛陀的教示是苦海中的法船,接引众生从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兹节录数则佛陀的教化因缘及开示,以见佛陀的慈悲。

        一、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名之为「八风」,因为八种顺逆之境能动摇情绪,让人心神不安之故。如何才能「八风吹不动」?在《法集经》中,佛陀说:能说空者,世间之法所不能坏。何以故?心不依止世八法故。何者为八?而不依止于利衰等事,不生忧喜称讥之音,而无欣戚毁誉二法,心不高下,于诸苦乐,不贪不厌,如是世法,不能破坏。

        二、人之异于禽兽者,在于人类能知能觉,能够反省改过,懂得惭愧忏悔。《增一阿含经》卷九说:

        有二妙法,拥护世间。云何为二法?所谓有惭、有愧也。诸比丘!若无此二法,世间则不别有父有母,有兄有弟,有妻子知识、尊长大小,便当与猪、鸡、狗、牛、羊六畜之类而同一等。以其世间有此二法,拥护世间,则别有父母、兄弟、妻子、尊长、大小,亦不与六畜共同。

        三、忏悔,是佛教重要修行法门之一,有罪忏悔不仅可以消除罪业,并能增长善根。佛陀在《五分律》卷三说:于我法中,若知有罪,而忏悔者,增长善根。

        四、忍辱是对治瞋恚的最佳法门,忍的力量胜过一切拳头刀枪。

        佛陀在《罗云忍辱经》说:忍之为明,踰于日月。龙象之力,可谓盛猛,比之于忍,万万不如一。

        七宝之燿,凡俗所贵,然其招忧,以致灾患;忍之为宝,终始获安。布施十方,虽有大福,福不如忍。

        五、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佛陀在《增一阿含经》开示远离人我是非之道,说:不毁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谛观正不正。

        六、好逸恶劳是人的通病,对治之道无他,唯「精进」是最好的针砭良药。佛陀在《杂譬喻经》中举出「精进报至」的故事说:昔有伎儿,作种种伎乐,从一富长者乞牛。长者了无与心,故语之言:

        【汝能如是勤作伎乐,昼夜不息,满一岁者,我当与汝牛。】伎儿答言:「能。」复与主人:「能听不?」长者亦言:「能。」于是伎儿闻是欢喜,一心作乐,三日三夜,未尝休懈。长者厌听已,即敕子弟牵牛与之。

        七、古人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又说:“知足常乐。”因此,世间上最富有的人,并不是拥有家财万贯的人。真正的富人,是知足的人。

        《佛遗教经》说: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

        八、知恩报恩,是做人的根本。《优婆塞戒经》说:少恩加己,思欲大报;于己怨者,恒生善心。

        九、佛教强调报恩,尤其重视孝道,因为孝道是人伦之始。在《贤愚经》中,佛陀开示阿难:出家在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计其功德,殊胜难量。所以者何?我自忆念过去世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乃至身肉济救父母危急之厄。

        以是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是福。

        十、夫妻是五伦之一,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必然有一位「贤妻良母」。如何才是贤妻呢?在《玉耶女经》中,佛陀为玉耶开示为妇之道:

        作妇之法,当有五等。何谓为五?一如母妇,二如臣妇,三如妹妇,四者婢妇,五者夫妇。何谓母妇?爱夫如子,故名母妇。何谓臣妇?事夫如君,故名臣妇。何谓妹妇?事夫如兄,故名妹妇。何谓婢妇?事夫如妾,故名婢妇。何谓夫妇?背亲向疏,永离所生;恩爱亲昵,同心异形;尊奉敬慎,无憍慢情;善事内外,家殷丰盈;待接宾客,称扬善名:是谓夫妇之道。

     

    《吴言生讲佛经》在喜马拉雅开播,讲解《金刚经》等六部佛经的精华要义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忍辱≠忍气吞声,很多人都搞不明白这一点[387]

  • 你是个冤家!有些怼人语录竟然很佛教[486]

  • 定!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说明你被“八风”吹动了[522]

  • 三种便宜不占,三种福气不贪!什么是真忍辱![1015]

  • 静波法师:忍辱,不是让你做缩头乌龟![1212]

  • 这堂课必须上!佛陀给世人的二十条忠告,每条都受益终生![1538]

  • 学佛之人不要错上加错[1624]

  • 一百顶高帽子[1474]

  • “心平”二字 谈何容易?[2025]

  • 学佛的人遇到了霉运应该怎么办[1870]

  • “你要相信一件事情:事在人为”[1820]

  • 学佛的目的[2262]

  • 快快自查一下!有这些表现说明你被“八风”吹动了[2757]

  • 修行的两个方便,你知道吗?[2887]

  • 忍辱不是压抑式的“忍气吞声”![2403]

  • “禅定”是端坐不动、什么都不想的放空自我吗?[2389]

  • 懂得忍辱,福报自来[2333]

  • 佛弟子该怎样“报国土恩”?听听高僧大德怎么说[2563]

  • 别人好坏是别人的事,不要拿别人习气起烦恼[1898]

  • 忍辱与忍气吞声有什么区别?[188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