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06]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30]

  • 十问时间[115]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09]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29]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157]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50]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43]

  • 胡适和他的禅宗史研究[123]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162]

  •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你还没自度[165]

  • 人生有三错,一步踏错,步步错[196]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C1茶道禅道 >> [专题]c1茶道禅道 >> 正文


    白居易的禅茶生活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698   时间:2019-5-13   录入:wangwencui


    2019年5月13日    佛学研究网

        白居易虽文采早发,资质过人,却因家境贫苦,直到二十八岁才到长安应试,登进士第;三十一岁再应吏部试,中甲科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因而认识元稹。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入为翰林学士,并与元稹、李绅等人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不在「嘲风雪,弄花草」而是在「救济人病,裨补时阙。」并提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理论。白居易作诗讲求通俗浅白,平易近人,哪怕会被人说成「俚俗」。宋人惠洪《冷斋夜话》载:「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可见他不仅提倡白话诗歌,同时也是个实践者。他将《白氏长庆集》的近三千首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他自认为讽谕、闲适两类最具价值,讽谕诗「上可补察时政,下可泄导人情」,反映出社会现象,而闲适诗则表现出他生活中较闲适的一部分。

        融雪煎香茗 春深一碗茶

       《白氏长庆集》中,多次提到品茶的情景,显示他悠闲生活型态的一面。自古以来,酒一直是中国文人的生活必需品。酒,当然也是白居易的最爱,他还曾做十四首《劝酒诗》,在序中提到他常利用公务闲暇饮酒赋诗(「予公秩东都,居多暇日,闲来辄饮,醉后辄吟。」),但茶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良伴,每每在他酒渴之时,往往就会想到喝茶解酒止渴,“药销日晏三匙饭,酒渴春深一碗茶。”(《早服云母散》)“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满瓯似乳堪持翫,况是春深酒渴人。”(《萧员外寄新蜀茶》)“驱想知酒力,破睡见茶功。”茶是解渴良品,亦是提神良方。

        辟园植茶 悠游山林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因直言被贬江州司马。次年,某一天他来到浔阳江边,听到江上传来琵琶声,听到商人妇人凄凉的身世,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自己命运相同,遂写下了有名的《琵琶行》。次年,他游庐山香炉峰,见到香炉峰下“云水泉石,绝胜第一,爱不能舍”,于是盖了一座草堂。后来更在香炉峰的遗爱寺附近开辟一圃茶园,“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巾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鹿林鹤是交游。云生涧户衣裳润,岚隐山厨火竹幽;最爱一泉新引得,清冷屈曲绕阶流。”(《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悠游山林之间,与野鹿林鹤为伴,品饮清凉山泉,真是人生至乐。

        白居易爱茶,每当友人送来新茶,往往令他欣喜不已,《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诗中叙述他在病中收到友人忠州刺史李宣寄来的新茶时的兴奋心情,立即动手勺水煎茶,并从「不寄他人先寄我」句可看出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此外从《食后》:“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何处堪避暑》:“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闲眠》:“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闲眠》)这些诗中,知道“醒后饮茶”似乎成了白居易的一种生活习惯。

        乐天知命 禅茶一味

        贬江州以来,官途坎坷,心灵困苦,为求精神解脱,他开始接触老庄思想与佛法,并与僧人往来,所谓「禅茶一味」,信佛自然与茶更是离不开的。“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身心无一系,浩浩如虚舟。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忧;贫贱亦有乐,乐在身自由。”(《咏意》)

        吟诗品茶,与世无争,忘怀得失,修练出达观超脱、乐天知命的境界。

        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因牛李党争日烈,朝臣相互攻讦,白居易上疏论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到杭州之后,白居易修筑西湖白堤,以利蓄水灌溉,又浚深李泌旧凿六井,以便人民汲饮,因此受到杭州百姓的爱戴、感念。而杭州任期,也是他生活最闲适、惬意的时刻,由于公事不忙,遂能「起尝一瓯茗,行读一卷书」独自享受品茗、读书之乐。而「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诗人更进而欲以好茶分享好友。

        酒茶老琴 相伴以终

        后来唐室国祚日衰,乱寇时起,白居易已无意仕途,遂告老辞官。辞官后,隐居洛阳香山寺,每天与香山僧人往来,自号香山居士。「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鼻香茶熟后,腰暖日阳中。伴老琴长在,迎春酒不空。」诗人在此暮年之际,茶、酒、老琴依然是与他长相左右的莫逆知己,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诗人与世长辞。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吴言生《长安与中国佛教》于世界读书日在两大慕课平台同时上线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易的放生诗[46]

  • 白居易的一生佛缘[1305]

  • 从白居易的诗里看“禅”的意境,字字珠玑,惊艳千年![2044]

  • 持戒念佛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1920]

  • 从白居易的诗看禅的竟境[2566]

  • 当白居易遇见鸟巢禅师[4092]

  • 写出“心忧炭贱愿天寒”的白居易,原来也是禅中人[4593]

  • 白居易诗歌中的修行世界 [李洪卫][3281]

  •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佛教因缘 [徐玉成][3967]

  • 白居易禅诗欣赏[7160]

  • 鸟巢禅师与白居易对话的现实意义[4832]

  • 白居易的禅茶生活[5068]

  • 白居易与佛教之因缘 [卓然][6133]

  • “不二法门”与“拈花一笑”白居易与苏轼禅诗比较[10287]

  • 习禅和作诗的两种境界——以柳宗元与白居易为例[10954]

  • 刘禹锡白居易晚年老病、奉佛诗之同异[9102]

  • 试论白居易佛禅思想个体价值观[6871]

  • 三学兼修话香山——白居易佛学修养初探[6470]

  • 浅论白居易与中国佛教的人文精神[6204]

  • 论白居易所受佛老影响及其超越途径[522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