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生需要五面镜子![112]

  • 当你有这几种征兆的时候,说明[106]

  • 成年人的放下:一半是理解,一[117]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140]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127]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70]

  • 人生要自在,四在四不在![164]

  •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能量![172]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175]

  • 熟悉又陌生的“禅”:禅之四义[130]

  • “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184]

  • 《柱间史》中的五台山信仰——[165]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4佛教历史 >> [专题]b4佛教历史 >> 正文


    难得一遇!母亲节&佛诞日双节快乐 来了解佛陀与母亲的感人故事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983   时间:2019-5-12   录入:chengshangyun

     

    2019年5月12日  佛学研究网

        5月12日母亲节,一个感恩母亲表达孝亲的日子。今天也是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佛弟子纪念释迦牟尼诞辰的日子。当佛诞节遇上母亲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佛教经典中记录下来的佛陀与母亲摩耶夫人之间
    感人至深的故事。

        佛陀出生了......

        四月初八,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王后摩耶夫人回娘家途中路过蓝毗尼园,走进园中在无忧树下,生下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就是后来悟道成佛的圣人——释迦牟尼。

        据记载,佛陀出生的时候,目顾四方并各走了七步,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佛陀每走一步,脚下就开出一朵圣洁的莲花。然后,有龙跃于空中,吐出清净的水,为他沐浴。

        而在一行禅师所著的《佛陀传》中,佛陀的出生还伴随着一段传奇的故事。这个故事也早早预示着佛陀的非比寻常。

        悉达多九岁那年,才知道关于他出生之前母亲做过的梦。

        梦中,一头白色的、有六只象牙的威猛巨象,在一片美妙的赞颂声中从天而降。当这只皮自如雪的大象向她走近时,它把鼻子里卷着的一朵粉红色莲花放进王后的体内。

        跟着,那大象自己也全不费力地进去了,而王后亦顿时感到一阵轻快和愉悦。这种感觉就像告诉她,一切忧悲苦恼将不再属于她。

        醒来时,她感到焕然一新的喜悦。起床后,梦中的天乐仍在她的耳边回响。她告诉丈夫这个梦时,国王也喷喷称奇。那天早上,他召集城内所有的道者入宫替他解梦。

        听完梦的内容,他们响应道:“陛下,王后将会生一个日后必成为伟大领袖的儿子。他已注定了会是一个统治四方的贤能君主,又或是一个能显示真理之道予天地众生的伟大导师。陛下,我们这个地方对这样的一个伟人实在期待已久了。”

        净饭王喜上眉梢。与王后磋商后,他下令把宫内储存的粮饷分派给全国上下的老弱残疾。这一来,全释迦国内的民众都分享着国王与王后有关未来太子的喜讯。

        悉达多的母亲名叫摩诃摩耶。除了贤良淑德之外,她的爱心更是普及所有众生——包括人、动物和植物。当时的习俗是女性要回娘家生产婴儿的。因摩诃摩耶的家乡在拘利,她便起程前往拘利的都城罗摩村。

        途中,她在蓝毗尼园花园停下来休憩。这里的园林长着茂密的花丛,四处鸟语花香。孔雀神气地在晨光里展示它尾巴的风采。

        当王后正为一棵花儿盛开的无忧树着迷而朝它走近时,她突然觉得脚步有点儿不稳。她立即伸手去抓住无忧树上的一根树枝以作支持。就在这时,摩诃摩耶王后产下了一个祥光四射的婴孩。

        用清水给小太子沐浴后,王后的侍从便把他包裹在一块黄色的丝绸里。因为没有必要再继续前往罗摩村,王后和刚出生的太子便乘着四驹马车回宫去了。抵达家中后,太子又再一次接受温水浴,然后被放置在他母亲的旁边。

        听到太子已出世的消息,净饭王便立刻赶来探视他的妻儿。他实在高兴极了,目光里泛着欢乐。他决定给小王子取名悉达多,意思是“成就大志者”。

        宫中每个人都为此欢腾,并一个接一个地前来恭贺王后。而净饭王更尽快召请术土来替悉达多预言未来。看过婴儿的面相后,他们全都一致同意这男婴有着伟大领导者的征象,并预言他必定会统治,一个拓展四方的江山。

        一个星期之后,一个名叫阿私陀的圣者来到王宫造访。他是从高山上的住处拄着手杖下山前来的,因年老而弯着身子。

        当护卫通传阿私陀大师到来时,净饭王亲自出来迎接。他带大师去看小太子。望着太子良久,大师也没发一言。跟着,他便很冲动地饮泣起来,以至于全身发抖。泪水从他的两眼直涌而出。

        看到这样,净饭王为之震惊,问道:“有什么事吗?是否看到孩子将有不幸?”

        阿私陀大师摇着头把眼泪抹去,说道:“陛下,我看到的完全没有不幸。我是为自己而哭泣。我清楚看到这孩子具备真正伟大的德能。他将会洞悉宇宙的一切真相。陛下,你的儿子是不会当政的。他会是修道上的伟大导师。他会以天地为家,以众生为亲眷。

        我是为了自己未能亲闻他真理的教化便要去世而哭泣。陛下啊,你和你的国土不知积有多少福德才可感应到这个婴孩的诞生啊!”

        阿私陀转身离去。虽然大王恳请他留下来,但他没有接受。这位圣者开始慢慢地步回山上去。阿私陀大师这次的探访令大王慌张起来。

        他不想儿子成为僧人。他希望儿子可以继承王位,把国家的版图拓展。

        大王这样想:“阿私陀只是千百个圣者中的一个。也许他的预言是错的吧。其他有道之士预言悉达多会成为伟大君主的说法,应该是准确的。”系在这个希望上,大王才稍觉安慰。

        在悉达多诞生时获得无上快慰的摩诃摩耶王后,分娩后八天便与世长辞,举国哀悼。净饭王召请她的妹妹摩诃波阁波提成为新的王后——乔答弥王后。

        答应了大王后,乔答弥王后便立刻开始悉心照顾悉达多,待他犹如己出。当悉达多年长一些的时候,问及他的生母时,他才明白摩诃波阁波提是如何敬爱她的姐姐。

        他更明白除了摩诃波阁波提之外,很难会找到另一个爱他如自己儿子一样的人了。在摩诃波阁波提的照顾下,悉达多长得健康强壮。

        佛陀为母亲说法

        尽管摩耶夫人诞下释迦牟尼后,便早早离世,没有机会陪伴孩子一天天长大,也没有机会悉心教导自己的孩子,但是,摩耶夫人美丽、善良形象一直在佛陀心中。而佛陀也没有忘记母亲的恩情,以佛法来尽孝道,报答母亲。

        《大藏经》中《摩诃摩耶经》讲述了佛陀到忉利天为摩耶夫人讲授佛法,并向母亲告别的故事。这段故事流传到今天,也感动了无数佛弟子。

        据记载,释迦牟尼佛入涅槃后,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在忉利天宫看见五衰相显现,并做了五种噩梦。

        她意识到佛陀进入了寂灭,于是从忉利天宫赶到双树林间,只见到佛陀的法衣、钵和锡杖等遗物。

        摩耶夫人看到此情此景悲痛万分,哀号恸绝。恰在此时,金棺自开,并放射光芒,佛陀合掌坐起,对母亲说:“您屈尊来此阎浮提洲,望不要过于悲泣。一切福田之中,只有佛的福田最为第一;一切女子之中,玉女宝最为第一。现在,我的生母超越殊胜,无与伦比,能生三世佛、法、僧三宝,所以,欢喜赞叹报答母亲生育我的恩德。佛虽然灭度,法宝、僧宝却长住世间。希望母亲不要忧愁,明悟无常行法。”

        阿难尊者含着悲哀问佛陀:“后世的人问起此事,我该怎么说呢?”

        佛陀回答:“你就说佛已涅槃,慈母摩诃摩耶夫人自天宫降到双林树间,如来为诸不孝众生,从金棺起坐,合掌为母说法。”

        此时,林间在场的大众看到佛陀金棺重现时,万分惊喜,流露出不舍的的神情。

        而在玄奘大师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中也记载了这一则故事,还提到在佛陀涅槃的拘尸那迦,有一座天冠寺,那里有一处“摩耶夫人哭佛处”的遗迹。

        “远来下降,诸行法尔,愿勿深悲。”佛陀最后留给摩耶夫人的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他对母亲至深的感恩之意,以及对世间诸苦的了悟。

        了解了佛陀与他的母亲摩耶夫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准备去浴佛的小伙伴们不妨也多多为自己的母亲祈福。愿大家佛诞吉祥,身心如意。

     

        ■《吴言生讲佛经》在喜马拉雅开播,讲解《金刚经》等六部佛经的精华要义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生命中没有巧合!你经历了什么,代表你的能量频率在哪里共振[63]

  • 当自己无路可走时,请信任你的感觉和直觉[436]

  • 新的一年,谢谢生命中的贵人[357]

  • 据说嫉妒心最怕随喜修法,不信你试试[487]

  • 凡是发生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510]

  • 每个人自带能量:让自己拥有强大能量场的五大秘密[764]

  • 人生,是个还债的旅程![605]

  • 很多朋友都是从此绝交的,故事很短,却说穿了人性![636]

  • 人与人之间最长久的关系:相互麻烦,彼此感恩[790]

  • 语言背后的潜意识,正在影响你生命中的一切[745]

  • 人贵知恩,贵在感恩[747]

  • 认识“缘起”,了悟人生的意义[809]

  • 不要把最坏的态度留给最亲的人[809]

  • 与亲人最好的关系是:相互麻烦,彼此感恩[881]

  • 最好的养生,是内心慈悲![685]

  • 让人舒服,是一种魅力[1142]

  • 多念别人的好,常修自己的心[1346]

  • 充满温情的佛门慈孝故事二十四则丨当浴佛节遇上母亲节[1360]

  • 佛度“有缘”人,什么是“佛缘”?[1464]

  • 人,永远是相互的[121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