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43]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02]

  • 过好每一个当下[158]

  • 负起100%的责任,你就自由了[111]

  • 有关人生真相的8句话,哪个戳中[138]

  • 成年人相处最舒服的五种状态[117]

  • 焦虑了吗?这份焦虑拯救指南,[185]

  •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218]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66]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66]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46]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49]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C2禅宗禅学 >> [专题]c2中国禅学 >> 正文


    佛缘与问禅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561   时间:2019-4-25   录入:wangwencui


    2019年4月25日    佛学研究网

      (一)

      有一个人生前是个强盗,他不但抢劫他人的财物,而且任意屠杀生灵,简直就是无恶不作罪大恶极。所以他死后便堕入地狱之井,饱受地狱之火的煎熬,陷入无比的痛苦之中。

      一天,佛祖正好路过地狱之井,被强盗看到,他急忙祈求佛祖发慈悲之心,救他出离地狱,佛祖知道他是个坏人,但是想到他也曾做过善事。有一次强盗走路的时候,正要踩到一只小蜘蛛时,突然心存善念,移开了脚步,放过了那只小蜘蛛,这成了他一生中罕见的善业。于是佛祖认为他还有一丝善心,决定用那只小蜘蛛的力量来救他脱离苦海。

      佛祖便从井口垂下去一根蜘蛛丝,强盗像发现了救命稻草一样立刻抓住了那根蜘蛛丝,然后拼命用力往上爬。可是其他在井中接受煎熬的人看到了蜘蛛丝也都里蜂拥着围过来,一起争着往上爬,无论强盗怎么骂他们,他们就是不肯松开双手。

      结果蜘蛛丝上的人越来越多了,强盗便开始担心蜘蛛丝太细,不能承受这么多人的重量,从而将自己脱离苦海的惟一希望断送掉,于是他就用刀把自己身下的蜘蛛丝砍断了。结果,蜘蛛丝突然消失了,所有的人又重新掉入深不可测的地狱之中。

      既然蜘蛛丝是佛祖抛下来的,怎么会断呢?佛祖之所以救那个强盗是因为他曾经的一丝善心,而强盗在砍断蛛丝时也就是砍断了他最后的一丝怜悯,连最后一点怜悯都没有了,当然也就与佛无缘了,佛祖如何能救得了他呢?

      什么是缘?缘是慈悲一念,是心中有佛。心中若无佛,缘从何处来?

      (二)
      克契禅师到佛光禅师那里学禅,由于他的个性过于拘谨,为人太过客气,所以他遇到事情总会自己想办法打理,尽可能的不去麻烦别人,就连修行,也是一个人间着头默默地进行。

      一天,佛光禅师间他说:“你来我这里也有12个年头了,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不要坐下来聊聊?”

      克契连忙回答:“禅师您已经那么忙了,学僧怎么好随便打扰呢?”

      转眼又过了三年,这天佛光禅师在路上遇到克契,又有意点化他,就主动问克契:“你在参禅修道上遇到过什么问题吗?有的话就要开口间。”

      克契答道:“禅师您那么忙,学僧不好耽误您的时间!”

      一年后,克契经过佛光禅师的禅房外,禅师再对克契说到:“克契你过来,今天我有空,不妨进来谈谈禅道,”

      克契赶忙合掌作礼,不好意思地说:“禅师很忙,我怎能随便浪费您的时间呢。”

      佛光禅师知道克契的态度是过于谦卑造成的,这样的性情再怎样参禅也是无法开悟的。必得采取更直接的态度了,所以当他再次遭到克契的进修,便明白地对克契说:“学道坐禅,要不断参究,你为何老是不来问我呢?”

      克契仍然应道:“老师,您太忙了,学僧不敢打扰!”

      这时佛光禅师大声喝道:“忙!忙!我究竟是为谁在忙呢?除了别人,我也可以为你忙呀!”佛光禅师的这一句“我也可以为你忙”的话,顿时打入了克契的心中。

      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很明显,谦逊固然是种美德,然而过度执著于谦逊,也可能使你错失了开悟的契机,不论坐禅多少年都仍是与佛无缘。克契的谦让说到底还是偏执,对于修行的人而言,这很不可取,因为闭门苦思数年,也许不如与禅师的一席对谈,能使你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所以我们不可过于执着于表面的东西,而要灵活变通地透过表面看到问题的实质,发现自身的佛性,才不会陷入自我的偏执和无明之中。

     

        ■《吴言生讲佛经》在喜马拉雅开播,讲解《金刚经》等六部佛经的精华要义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白居易的一生佛缘[1521]

  • 九句话告诉你什么是佛缘,看看你符合几点[1723]

  • 问禅——禅与史实[2494]

  • 佛度有缘人,师父9句话告诉你什么是佛缘[1865]

  • 鲁迅先生的佛缘[2467]

  • 佛缘深厚的人有这两个特征,你有吗?[2360]

  • 苏东坡的三世佛缘[2277]

  • 这三种人拜佛越多,离佛就越远,有你吗?[2518]

  • 素食 佛缘[2761]

  • 什么是佛缘?怎么看出来?[2986]

  • 九句话,告诉你什么是佛缘[2918]

  • 这三种人与佛无缘,佛也度不了,看看有你吗?[3400]

  • 有这四大特征,说明你与佛有缘![2835]

  • 这5种人不用拜佛,却离佛最近,有你吗?[2959]

  • 鲁迅的一段佛缘[3397]

  • 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佛缘人生[2867]

  • 佛菩萨那么多,哪一尊与你最有缘?[2328]

  • 你知道真正的佛缘是什么吗?[1885]

  • 喜乐悲愁,皆归尘土:金庸先生的佛缘[3761]

  • 中国历史上的佛门皇帝,你知道吗?[225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