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6日 佛学研究网
什么是佛教的真理?
比如在‘瑜伽真实义品’把真理叫做真实,分为四大类,称为四种真实:
一、世间极成真实──是指随类随俗的常识真实,这又分为两类:一是世间非人类所以为的真实,二是世间人类从自然及习惯中所幻觉的真实。
二、道理极成真实──是指学术家从研究推演中所得的学理真实,这又分为四类:一是科学家由实验所得的真实,二是哲学家由思辨所得的真实,三是神教者从神契信仰中所得的真实,四是心(定)教者从静坐修养等所得的真实。
三、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是指出世圣者以解脱智所证的真实,这又分为二类:一是小乘圣者声闻及缘觉所证的我空真实,二是大乘圣者所证一分我空的真实。
四、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是指大乘圣者正遍知觉所证的法空真实,这又分为二类:一是菩萨分证的法空真实,二是佛陀满证的法空真实。
十条佛教的真理,你了解多少?
何谓佛教的真理?广义的说,如来一代教说,三藏十二部经典,契理契机的道理,都是真理。
综合其法要,可归纳为:
一、苦聚:苦,通常是指我们受到业、妄想、烦恼的控制,而有五阴炽盛身心痛苦的感受;所谓“苦受”固然是“苦苦”,“乐受”也会“坏苦”,”不苦不乐受”也会“行苦”。
总之,四大五蕴所积聚的人生就是苦聚,苦聚是人生的实相。所以,必须寻找灭苦的方法,才能超越娑婆苦海,从忧悲苦恼中得到解脱,也就是"照见五蕴皆空",才能离开苦聚。
二、无常:是指世间的万象,无一不是在刹那生灭变化中,没有一样是常住不变的。例如:一年有春夏秋冬的更替,人有生老病死的转化,器世间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的现象,心念有生住异灭的迁流,这些都说明了世间一切都是刹那无常。虽然如此,"无常"也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幸福的人生是无常,穷困的人生也是无常,唯有超越世间无常,才能获得永恒自在。
三、无我:所谓"我",是主宰和实体的意思,但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真正可以主宰的"我",或是可依赖的"我"。因为"我"不能自由,不能自主,更没有实体。吾人要求青春永驻,希望永远幸福安乐,那里能如我所愿呢!
所以佛教讲"诸法无我",是认为宇宙万有皆是因缘和合所生,不能单一、独立或自我单独的存在,人生要超越“假我“的执着,才能证得“真我”的自性涅槃。
四、空性:所谓“空性”,并非指存在的东西忽然变得不存在了,而是指一切事物的存在,是无自性的,没有不变不灭的实体,所以空性才是实相。佛陀说:“物质的存在如泡粒,感受如水泡,表象如阳焰,意欲行为如芭蕉,识别作用如幻化。”唯有离开错误虚幻的认知,才能证悟生灭缘起的空性。
五、业感:业,是指“行动”、“行动”或“造作”的意思,它包括身体、语言、思想三业。“业”无论善恶好坏,都会产生一种力量,能驱使我们去造作新的行为,而新的行为又会产生新的力量。如此行为生力量,力量又推动行为,辗转相生,就形成了业力轮回。所谓自作自受,就是有情生死流转的动力,由此形成了惑、业、苦,不断循环,相互地纠缠。
六、因果:因果是指宇宙生灭变化的法则,《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说:"已作不失,未作不得。"这揭示了佛教因果论的特点,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仗"因"托"缘",才有"果"的生起。而此"果",等待缘聚合又生他果,如是相依相摄,因缘果报形成森罗万象、无穷无尽的世界。
七、缘起:即"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是说明世间万物彼此依待而存在的法则。世间一切的事物,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现起和存在,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不复存在。
八、中道:中道就是超越有无、增减、善恶、爱憎等二边的极端,如人生热烘烘的一味追求欲望享乐,或冷冰冰的舍离一切,执持苦行,都是不恰当的,应离开邪见执著,而行不偏于左右任何一方的中正之道......"中道"。但吾人也不能将"中道"误以为是折中之道、中庸之道。中道应以般若智慧来调和事理,融和有无;中道是以般若智慧来导正吾人的行为,趋向解脱之道。
九、般若:是指向人生正途的光明法炬;有了般若,才能照见缘起性空,洞悉事事物物的无常、无我,而能知苦灭苦。佛教所讲的一切法,凡无般若,皆为世法,一切法有了般若,才是佛法。
如"布施"而有般若,才能三轮体空;"持戒"而有般若,才能饶益众生;"忍辱"而有般若,才能无生法忍;"精进"而有般若,才能奋而不懈;"禅定"而有般若,才能证悟觉道。般若就是一种能透彻宇宙真相的智慧。
十、涅槃:涅槃是灭除一切痛苦的究极理想境地,是净化贪爱,舍诸执著,拔除烦恼,息灭欲念的世界,进而到一大总相的常寂光世界。当吾人透过佛法的修持,拥有般若的慧解,舍弃贪瞋痴烦恼的束缚时,当下就能获得清净自在的涅槃境界。
"厌苦求乐",这是人类的本性,也是人类发展的本能。可是世间科技文明急速发展,带给社会繁荣,人民富有,却没有使人类的生活更加明智合理或安心自在,反而使人陷入更多的困顿与惶恐,这是为什么呢?依佛教的见解,人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因为人们对世界的本质有根本上的误解,所以苦痛就会像涟漪一样,一个接一个发生。
省悟:
佛教的真理告诉我们:
要离"苦",才能得安乐;
要知"无常",才能有希望;
要懂"无我",才能融入大众;
要明"空性",才能真空妙有;
要消"恶业",才能美善人生;
要识"因果",才能心甘情愿;
要透"缘起",才能真相大白;
要行"中道",才能安身立命;
要证"般若",才能自由自在;
要圆满"涅槃",才能究竟人生。
希望法界众生都能徜徉在真理的领域,以佛教真理作为修行的指归与方法,不断净化身心,时时轨范行为,进而达到人生最高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