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26]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19]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05]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60]

  • 做人,不能太飘[109]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78]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69]

  • 学会哄自己开心[147]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71]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68]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90]

  • 灵润、神泰和义荣的佛性论辩[17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出家人吃饭为什么用钵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171   时间:2018-9-19   录入:wangwencui

      
    2018年9月19日  佛学研究网

        钵,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是出家人常持道具之一,一般作为食器。其形状为圆形稍扁、底平、口略小。钵的材料,如铁制,称铁钵;陶土制,称瓦钵、泥钵、土钵。释尊所用的钵,称佛钵。

      钵的大小于各律典中都有差别,其容量也因名称而异,通常有大、中、小三种。大的三斗,小的一斗半。另外还有过钵、上钵等,钵的颜色为“黑色、赤色或褐色”等。

      比丘持钵以应受他人的饮食,钵又称为应器。持钵行乞时称为“托钵”。而比丘不得储存多个钵,护持钵要如护持自己眼睛一般,应当经常以澡豆洗净除去垢腻。钵损坏时,如果用五种修补方法修后不漏,不能用新钵。

      古人修行啥都放下,放下一切世俗的名利与欲望,去修“无为法”,那时的出家人身上贵重的物品就只有三衣一钵最贵重了,所以“钵”对出家人来讲也就显得重要了。

      就比如钵的大小要依佛制,钵是如来应量器,也是佛的象征。我们出家人修行就要放得下,出家人有“三衣、一钵”就够了,所以出家人修行应该清心寡欲,佛在世的时候出家人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也不倒单。古人这样的出家人叫苦行头陀僧;那的出家人的钵像眼睛一样珍贵无比,出家人受了比丘、比丘尼戒律以后,钵外加三衣终生一定不可舍弃,特别是我们现在的末法时期,若想得到一个如法的钵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所持用的钵。

      几千年的佛教文化传到我们这一代出家人身上,我们定要格外的珍惜我们手中使用的钵,我们修行是为了续佛慧命,等我们将来修好了,得道了,我们还要担当度化一切法界有情众生的任务,我们离俗出家,放下一切,修无为法,我们要靠这吃饭的“钵”修行,修行就是要了脱生死,脱离六道的轮回。

      钵是我们出家人吃饭的工具,我们修道啥都能够放得下,唯独这吃饭的“钵”不能放下,人活着就要吃饭,你不吃饭就会饿死,所以钵能够成就我们一切善根,我们一切善根都要靠“钵”来成就,出家人吃饭的“钵”不可离身,我们所使用的“钵”也是成佛的一个关键问题。

      佛在世的时候,那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用钵来吃饭的,就如同我们吃饭的碗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其实我们出家人用什么东西吃饭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放得下,修行要放得下金钱与名利。古代的出家人对钵重视的原因,是叫我们放下身心所有的一切,这钵就不能再放了,我们还得靠吃饭来滋养我们的福身慧命。现在的很多寺院的出家师父们也不用“钵”吃饭,也很难说你是一个佛的弟子,因为佛法在古代政法到相法时期,一个真正出家人,必须用钵吃饭,而且钵也是代表佛的标志。

      出家人最好还要使用一个真正比较如法的钵来吃饭,我们有了一个真正如法的钵,我们出去托钵乞食就不会被人轻慢,以免给轻慢我们的众生带来罪业,我们出家人“托钵乞食”应该尝试,你没有真正的乞过食,也就不知道我们过着“托钵乞食”的生活,能否使我们生存下去,我们要怎么样去修行,大家总要有个尝试。

      修行人就要放的下,就要去战胜我们自己,我们的敌人就是自己,我们要能够战胜我们自己,我们就能够吃得下别人吃不了的苦啊,就知道我们我们出家人托钵行脚,总要试一试才能够知道你行不行,才知道你能否过的了托钵行脚修行的生活。

      我们行脚托钵乞食不可攀援,当我们真正托钵乞食的时候,我们就明白了佛法是应该怎样修行,修行就要放的下,一切都要放下。我们出家人修行不但要放得下一切,还应该断去世间的一切外缘,我们修行人不要再攀缘了。因为我们不攀缘,修慈悲平等的包容之心,慈悲心修好了,我们就会生起无缘的大慈,同体的大悲心、还有大行、大愿、大智慧等佛菩萨的性德,我们也都能够修出来,都能够证得。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出家人称呼全解析[1150]

  • 病中岁月,出家人的无依与无悔[1405]

  • 看完才知道,很多人对出家人的误解太深了[1964]

  • 出家人的“底色”[1761]

  • 佛教中国漫谈之18.出家人就是活着的圣贤文化[1937]

  • 佛教中国漫谈之8.出家人用生命来保护这杆旗[1720]

  • 出家人必修功课,你知道哪些?[1910]

  • “师傅”=“师父”?可以用“师傅”称呼出家人吗?[2155]

  • 你听说过出家人的“身份证”吗?[2116]

  • 谁是20世纪“最爱国的出家人”?[2054]

  • 你会和出家人打招呼吗?不可不知的佛教礼节[4651]

  • 出家人穿的“三衣”含义?[2086]

  • 出家人托钵乞食的含义与由来[2415]

  • 出家人如何赡养和照顾父母[2812]

  • 出家?出枷? 出家人不是逃避世俗[2637]

  • 有关对出家人的称呼,你知道多少?[2883]

  • 出家人的父亲节 [德光法师][2399]

  • 理解佛教 理解出家人[3173]

  • 揭秘出家人一天的生活[4215]

  • 星云大师:念念于心为佛教 本分做好出家人[408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