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从佛教心理学看汉字中的智慧[100]

  • 芒种:心是一亩田,苦乐自己种[144]

  • 疗愈自己的6种方式,迷茫时看一[107]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43]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34]

  • 这是禅师,为你洒下的一片月光[107]

  • 清茶饮语[121]

  • 《心经》与宋代文人创作[122]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28]

  • 对松悟禅[142]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59]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7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相融相即:春节传统习俗里的佛教文化
     
    [ 作者: 卞景   来自:禅风网   已阅:4946   时间:2018-2-21   录入:wangwencui


    2018年2月21日    佛学研究网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一般的春节时间从腊月二十三灶神节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是举国欢庆的日子。春节的习俗里面吸收了许多传统文化的养料,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融入到中国文化中,与儒家和道家鼎足而立,成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都有很大影响,包括春节的习俗,也随着佛教的进入而增添了许多精彩的内容。

     
     除夕撞钟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晚,过完除夕,又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在除夕之夜撞钟,伴随着钟声而进入新年,对许多人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佛教传入中国,就与钟鼓结下了不解之缘,晨钟暮鼓,也成为了寺院每日的功课。“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听着清亮悠长的钟声,人们散乱的心会静下来,不知不觉就破除了内心的烦恼,增长了清凉的智慧。唐代的张继,半夜在舟中听到寒山寺传来的钟声,就写下了《枫桥夜泊》的名篇。近二十多年来,寒山寺每年除夕都安排撞钟的活动,每到除夕,附近的人们都纷纷赶来寒山寺,一同安静虔诚地聆听一百零八次钟声,祈求在新的一年获得福运,饱含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全国许多寺院也都纷纷效仿,推出除夕撞钟活动,在钟声中辞旧迎新,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春节风尚。

      
    敬香礼佛

      每逢春节,很多民众都会结伴去寺院敬香礼佛,庙里的香火都会特别旺盛。一般在家信佛的居士,每逢初一、十五,也经常要去寺院敬香礼佛。尤其到了正月初一,去寺院敬香拜佛的人群尤为众多,有的还争着去上头炷香,以期获得福气和好运。但事实上,敬香作为佛教常见的供养仪式,烧高香、烧头香并非源于佛教,不是佛教本身内容,也不被佛教所提倡。在佛教看来,供养佛、法、僧三宝所获功德的大小,不在于供养物的贵贱多寡,佛教界持续倡导文明敬香,以正见正行引导信教群众,并不提倡市民抢第一炷香。对民众而言,敬香,更多的是以虔敬、感恩的心,表达着民众最质朴的寄托和希望。

      
    迎新祈福

      春节期间,很多寺院都会举办祈福法会,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世界和平、正法久住等,场面庄严,声势浩大。农历大年初一,既为春节,同时也是弥勒菩萨的圣诞,寺院里一般都会举办相关法仪和佛事。许多信众也会赶来寺院,参加新春祈福法会,希望能够获得福祉,充满法喜,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法会会举行燃灯、诵经、念佛、持咒、拜忏等活动,极富感染力,让参与者不仅可以祈求福运,还洗礼了心灵,获得清静安宁,让春节过得更有意义。

     
     逛庙会

      庙会是一种集宗教、集市、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庙会的地点一般集中在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里面及其周围,因而称为庙会。到了春节,庙会尤其热闹,活动丰富,人头攒动,春节逛庙会就成为了一种社会风俗。庙会风俗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宫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还会加入商业性的贸易集会,有的还有娱乐性的文艺演出,如舞蹈、戏曲、花会等。庙会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是以祭祀为主,庙里的和尚、道士做“法事”“道场”,举行祭祀神佛的仪式,有的地方还扎成真人般大小的神像托偶,举行游行式的祭典。有的庙会是以宗教活动为主,信徒赶到寺庙里面主要是敬香拜佛、求福祈愿、放生还愿等,附近的商贩也会云集庙外,出售香烛、供品和吉祥物。有的庙会是以商贸为主,寺庙内外开设集市,善男信女到庙里上香,再顺便买些东西,庙会有风味小吃、日用百货等,满足百姓各种购物需求。全国各地的庙会内容也都不尽相同,各具特色,春节逛庙会成为了人们不可缺少的过年活动。

     
     元宵张灯

      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又被称为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日。元宵节的一个典型习俗就是灯会,重要的活动是要张灯、赏灯,它的来历与佛教的传入有关。东汉以后,佛教逐渐在中国流传开来,佛教的燃灯习俗也随之盛行起来。佛教认为燃灯可以驱赶人们心中的黑暗,给人带来幸福与光明,佛经里面经常也以灯来比喻佛法,“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旦打开自己的智慧之光,就能破除无明烦恼,获得觉悟。汉明帝十分重视佛教,为了在全国上下弘扬佛法,便下令在正月十五的夜晚宫廷和寺院都要“燃灯表佛”。后来这一活动由宫廷向民间传播,元宵张灯之俗就逐渐形成了。到了宋代,元宵灯节非常热闹,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就描写了元宵张灯的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元宵张灯的习俗流传甚广,一直到现代,元宵节除了点传统的蜡烛、灯笼外,还会挂上五光十色的电灯,为节日增添喜庆。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不仅融入到中国文化之中,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而且也扎根到中华大地上,对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和生活习俗都影响深远。春节的习俗,也加入了许多佛教的元素。人们在春节里去寺院撞钟、敬香礼佛、燃灯祈福、逛庙会等,寄托了对新年的美好愿望,净化了心灵,增添了生活乐趣,能够领略到佛教带给人精神上的安定祥和,也丰富、深化了春节的内涵和价值。(信息来源:禅风网)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藏在佛教文化里的中国性格[639]

  • 佛教文化与时代命题[2204]

  • 佛门茶礼: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融合的产物[1911]

  • 如何过一个真正吉祥的春节!高僧一五一十的告诉你[1997]

  • 从香花僧“和尚戏”看佛教文化的嬗变与内化[2652]

  • 南宋的佛教文化[3511]

  • 浅谈佛教文化的现代意义[6460]

  •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华夏文明与佛教文化的一次完美融合[2978]

  • 佛教文化对诗坛的影响[2896]

  • 新疆的佛教文化[4458]

  • 作为生命哲学的佛教文化[2586]

  • 历史上的《峨眉山志》与佛教文化[2963]

  • 江南佛教文化的特征[2911]

  • 在“静静的春节”聆听文化心跳 [彭飞][2510]

  • 我的春节这样过——一位出家僧人的春节记忆[3569]

  • 红火的春节 浓郁的传统 [杨朝明][11053]

  •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文化交流 ——基于中古海路密教传播的考察[4505]

  • 第二届佛教文化昆明论坛举行[2456]

  • “赵朴初与当代中国佛教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幕[3947]

  • 峨眉山举行佛教文化论坛[310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