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46]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32]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28]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89]

  • 做人,不能太飘[126]

  • 原来随和,是一种能力[103]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118]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203]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81]

  • 学会哄自己开心[167]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85]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8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空海与唐代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座谈会在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举行
     
    [ 作者: 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   来自:佛教在线   已阅:3442   时间:2017-5-22   录入:wangwencui


    2017年5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2017年5月18日,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主办的“空海与唐代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座谈会在西北大学历史学院一层会议室举行。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的李利安教授、王早娟副教授、白冰讲师、李永斌讲师,博士生冠秀杰、李媛、曹兴中、谢志斌,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学院相关专业的硕博研究生,及日本高野山大学名誉教授、高野山灵宝馆馆长静慈圆教授,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特邀研究员陈佩筠女士,“空海入唐之路”巡礼团成员等近50人出席了本次座谈会。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主持了此次座谈会。

        座谈开始,李利安教授首先致辞。李教授代表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欢迎日本友人的到来,对空海大师入唐求法以及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给予高度评价,对静慈圆教授多年来坚持不懈的重走空海入唐路表示由衷的钦佩。并介绍了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的研究现状与成果以及研究人员。

        紧接着,静慈圆教授发表了主题演讲,演讲主要围绕空海大师的生平以及其“十住心”思想的形成。随后,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王早娟副教授、白冰讲师、李永斌讲师、谢志斌博士、曹兴中博士,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特邀研究员陈佩筠女士就“空海大师与唐代中日文化佛教交流”这一议题在座谈会上分别发言。

        最后,李利安教授对此次座谈会进行了总结。李利安教授认为,唐代长安是国际化的文化交流中心,以空海为代表的日本人来到这里学习佛教等中国文化,鉴真等中国僧人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他们的文化交流活动将丝绸之路人类文明交往的空间轴向东延伸,成为链接整个东亚的文明交往大道通。历史上有空海大师在长安从事文化交流活动,今日则有静慈圆教授率领的团队来到西安进行祖庭朝拜与学术交流,一千年的历史实现了古今的贯通与呼应。过去中日之间的交往属于丝绸之路文明交往的有机组成部分,今日中国正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今天,静教授率团来访并与我们一起举办“空海与唐代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座谈会,也成为民心相通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历史上,日本人向中国学习佛教文化,是中国人向印度学习的一种延续;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向日本学习,这是日本向西方学习的一个延续,中日都是虚心好学的民族,并在学习方面充分展现了友好坦诚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希望中日两国人民继承这种精神,促进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在新的背景下和新的高度上不断发展。

        座谈结束后,李利安教授与静慈圆教授互赠礼品,与会人员合影留念。李利安教授等人陪同日本客人参观了西北大学校内的唐实际寺遗址纪念亭及橘逸势勉学之地纪念碑。在座谈会之前,李利安教授还陪同客人参观了西北大学博物馆,并受到刘丰馆长的欢迎与接待。客人们对唐实际寺遗址出土文物以及井真成墓志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信息来源:佛教在线)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试论唐代的诗僧与僧诗[1678]

  • 佛教戒律和唐代的律宗[3924]

  • 论唐代的讲经仪轨[3419]

  • 唐代佛教内道场考补[3035]

  • 从《华严经》到《圆觉经》:唐代华严教学中的经典转移[2288]

  • 《三教不齐论》与唐代三教关系[13741]

  • 如来的种子[林清玄][2368]

  • 唐代佛教徒的《老子》讲说——国图藏敦煌遗书BD.14677研究[2961]

  • 巧把音声作佛事 唐代佛教舞蹈浅议 [李卓][2734]

  • 一行禅师对唐代禅密结合的贡献略述[3598]

  • 2017人间佛教座谈会圆满举行[3438]

  • 甘肃悬崖古寺藏唐代题壁墨迹,距今1200年神采依旧[3154]

  • 从唐诗看唐代茶与佛教的关系[4127]

  • 智广阿阇梨:怀念一千二百年前的那位入唐留学僧[9035]

  • “妥善解决佛道教商业化问题研究”座谈会在京召开[3105]

  • 苏州市佛教协会召开缅怀明学长老生西纪念座谈会[3665]

  • 佛光山举办第4届人间佛教座谈会[3210]

  • 全国性宗教团体举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2749]

  • 幽独 静寂——唐代山水诗中的禅理意趣[3472]

  • 唐代佛教寺院经济 [赵扬][532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