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113]

  • 生命中没有巧合!你经历了什么[105]

  • 抱怨,会错过你的善法因缘[110]

  • 六祖惠能与曹溪禅[11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②[139]

  • 礼佛的这几个方式,你选择哪一[112]

  • 人生需要五面镜子![160]

  • 当你有这几种征兆的时候,说明[151]

  • 成年人的放下:一半是理解,一[161]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168]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158]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96]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为什么和尚会成为北朝君主的国师标配?
     
    [ 作者: 佟思勉   来自:澎湃新闻网   已阅:2447   时间:2017-1-4   录入:wangwencui


    2017年1月4日    佛学研究网

        《后汉书·西域传》中天竺条下有:“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汉明帝遂引佛教入中土,是为佛教在我国之萌芽。至五胡十六国佛教大行其道,呈北佛南渐之势,随钟山风雨渡江,遍地开花,做到了连苻坚挟百万之众也没有做到的难事。尽管北魏太武帝在名臣崔浩怂恿下,不顾道教宗师寇谦之极谏,启动灭佛,佛教仍如燎原星火,踩不灭扑不绝,成为两晋南北朝最为强盛的宗教。

        北朝高僧,行事大率是解说佛法,发展佛教乃至参政议政,笔者冒昧,草率将其分为“学院派和尚”和“智囊型和尚”两类。不管何种类型的高僧,似乎都被北朝的君主们寄予特别的青睐,成为北朝君主的标配。

        学院派和尚

        学院派和尚,顾名思义,就是埋首经典,献身宗教,不问外事的高僧,其典范正是两晋南北朝佛家第一人鸠摩罗什。史书记载,鸠摩罗什五岁可口诵千偈,七岁可日诵三万六千偈,这一点放在历朝历代都是惊世骇俗的成绩,因此即使在信息传递效率极为低下的两晋南北朝,鸠摩罗什大名依然响震天下。

        383年,前秦世祖苻坚派都督西域征讨诸军事吕光,率凌江将军姜飞、轻车将军彭晃统领七万步兵、五千铁骑征讨当时已明确臣服的焉耆龟兹等国,只为鸠摩罗什一人。兵至城破不需多提,而归国之时,苻坚已败于淝水,吕光遂割据凉州建立后凉。鸠摩罗什居凉州十七年,译经笔耕不辍。

        后401年,后秦高祖姚兴征讨后凉,迎鸠摩罗什入长安,待以国师之礼。长安地处中枢,凉州边陲自不可与之同日而语,鸠摩罗什遂率名僧八百、各地慕名而来僧人三千余人,“三千弟子共译经”,总计翻译经律论传94部,425卷。

        鸠摩罗什大师对佛教的贡献实质上远超更有名的达摩和尚,纵观古今,也只有后世唐朝玄奘大师可与之相提并论。鸠摩罗什大师译经过程中,无意中极大的丰富了汉语体系,“天花乱坠”、“一尘不染”、“想入非非”、“回光返照”、“苦海”等词汇皆是由他而始。

        北凉王沮渠蒙逊尊奉的昙无谶大师也是一位译经大师,译著包含《大涅槃经》、《菩萨戒经》、《方等大集经》三十卷、《悲华经》十卷、《方等大云经》六卷、《金光明经》四卷、《优婆塞戒经》七卷、《佛本行经》五卷、《菩萨地持经》十卷等等,亦可称著作等身。只可惜在公元433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迎昙无谶入魏,沮渠蒙逊不敢拒绝却心有不甘,于是派人暗杀了前往北魏途中的昙无谶大师。

        佛门宗师佛图澄虽无著述流传,却也对后世影响极大。《高僧传》记载其门徒过万,一代大德释道安、竺法汰、竺法雅等人均曾在其门下受教,足见其人品德学问均好。但如果不考虑承上启下这一层面的意义,佛图澄的贡献比鸠摩罗什大师和昙无谶大师相去甚远。他收拢后赵石勒石虎二帝是依靠“以水洗肠”、“弹酒灭火”、“闻铃断事”等江湖术士骗局,而非以德行学识。相传佛图澄因石勒大将郭黑略得以面圣,为取信石勒,当众取出一个瓦钵,盛满清水,焚香念咒,须臾瓦钵中长出一支青莲,花色艳丽多彩,石勒当即拜服。这样的手段与东晋天师道知名妖道卢悚、孙恩等人欺世盗名的手法别无二致。

        历史中常有的吊诡事件就是坏手段往往有好效果。“瓦钵青莲”、“白龙取水”等“神迹”使石勒父子对佛图澄深为信服,尤其暴君石虎,他曾下书说:和尚是国家的大宝。从此以后,和尚穿绫锦,乘雕辇。主持朝仪的礼官高唱一声“大和尚到”,所有人都要起立以表恭敬。由于统治者对他崇拜,加上各种传说,百姓对他也是十分敬畏。他所去过的地方,人们甚至不敢在那个地方吐唾沫。

        但石虎对佛图澄的态度,却是“尊崇其身而无视其言”。佛图澄曾对石虎进谏:“暴虐恣意,杀害非罪,虽复倾财事法,无解殃祸”,然而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石虎依然“起三观、四门,三门通漳水,皆为铁扉。暴风大雨,死者数万人。凿北城,引水于华林园。城崩,压死者百余人。命石宣祈于山川,因而游猎,乘大辂,羽葆、华盖,建天子旌旗,十有六军,戎卒十八万。宣既驰逐无厌,所在陈列行宫,四面各以百里为度,驱围禽兽,皆幕集其所。文武跪立,围守重行,烽炬星罗,光烛如昼,命劲骑百余驰射其中。其有禽兽奔逸,当之者坐,有爵者夺马步驱一日,无爵者鞭之一百。峻制严刑,文武战栗,士卒饥冻而死者万有余人。宣弓马衣食皆号为御,所过三州十五郡,资储靡有孑遗”。

        而石虎长子石邃则更加丧心病狂,《晋书》记载“邃自总百揆之后,荒酒淫色,骄恣无道,或盘游于田,悬管而入,或夜出于宫臣家,淫其妻妾。妆饰宫人美淑者,斩首洗血,置于盘上,传共视之。又内诸比丘尼有姿色者,与其交亵而杀之,合牛羊肉煮而食之,亦赐左右,欲以识其味也”。

        若曰遇暴戾之主难以感化并非佛图澄之过,然则启后世多建佛寺虐用民力之先声,他就难辞其咎了。后世梁武帝舍身同泰寺为奴,陈武帝舍身建康大庄严寺为奴,建立佛寺四五百家,犹自一个饿死台城,一个为王僧辩之子掘墓焚尸,可见多建佛寺并无裨益,佛图澄不会不知,然而他在赵国所经州郡均建立佛寺,共达八百九十三所,那句脍炙人口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中的佛寺数量仅为这数字的半数稍多。

        智囊型和尚

        另一类就是智囊型和尚了。

        前秦苻坚对佛道颇为崇信,除了请高僧建佛寺,还曾送佛经、佛像至高丽,是为韩国、日本有佛法之始。前文提及他派吕光统步骑七万攻西域取鸠摩罗什,名僧释道安也是他特意遣苻丕兴师十万攻克襄阳而得,苻坚曾对仆射权翼说:“朕以十万师取襄阳,所得唯一人半……安公一人,习凿齿半人(语出《高僧传》)。”可惜苻坚如此推崇释道安,却也是个石虎般的“叶公好龙”者,只知尊崇释道安而不听其言,于是埋下了败亡的火种。

        苻坚一统北方后,意图混一宇内,倾国步骑八十七万伐晋。释道安苦谏不从,遂为苻坚画计,“若銮驾必动,可先幸洛阳,抗威蓄锐,传檄江南,如其不服,伐之未晚。”可惜彼时苻坚如天夺其魄,依然不信释道安的稳妥意见,留大军殿后慢行,己身率前军突进,淝水一役输光天下,亲眼看着偌大帝国分崩离析,最终身困五将山,死于姚苌之手。

         后燕太子慕容宝率八万大军征伐北魏,兵至参合陂,有大风,黑气如堤,自军后来,临覆军上。高僧支昙猛劝谏慕容宝:“风气暴迅,魏兵将至之候,宜遣兵御之。”慕容宝毫不理睬。

        支昙猛未必真会识气觇天,彼时燕军出征已超过三月,锐气荡尽,纪律窳坏,参合陂又属兵家险地,此时不小心定有不虞,可惜慕容宝毫不在意,负责警戒的少壮派将领慕容麟又掉以轻心,任由麾下军队射猎,不复成阵,于是拓跋珪趁虚而入,率精锐两万余骑大破燕军于参合陂,燕军主力精锐尽墨,一战奠定北方形势,待老耄慕容垂一死,后燕立刻土崩瓦解,慕容氏此后再无希望,鲜卑人最后的辉煌宣告终结。

        和尚为什么会成为北朝君主的标配?

        从佛图澄、释道安到支昙猛,似乎告诉我们,不听和尚的话是不对的,但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从鸠摩罗什大师到支昙猛,他们都只是当时高僧群体的一员,凭借自身知识与德行熏陶渐染教化人心,有力地推进了佛教的发展。而他们的智慧,在乱世纷争之时,正是最有价值的财产,这也是北朝君主尊之重之的主要缘由之一。

        而北朝豺狼遍地积骨连路的现实,则是北朝君主尊崇佛教的客观原因。

        首先,生民之苦莫过北朝。朝代鼎革之际,杀人盈野屠人连城分属寻常,但五胡十六国更迭过速,无日不战,无处不险,百姓大多今日不知来日之命,生活艰难,毫无希望,此时“修来世福果”的佛教恰好完美填充百姓精神空缺,“来世福果”成为他们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而且,五胡君主除刘渊父子外,多数目不知书又残忍暴戾,手上挂了何止十万条性命,午夜梦回,难免惶惑恐惧。况且身为人主穷极富贵,自然希求死后可如生时,所以一图心安、二求福报,佞佛也就理所当然。这就解释了虓勇残毒如后赵石虎父子,在佛图澄面前恭顺如已驯羔羊的原因。也解释了为什么北朝君主身边大多有名僧大德相伴,如鸠摩罗什之于吕光姚兴;释道安之于苻坚,昙无谶之于沮渠蒙逊等等。

        至此,和尚成为北朝君主标配的原因已经很显明了:或求心安,或冀福报,或因高僧睿智足供参佐。而宗教的发展离不开政治中枢的支持,高僧们也借助五胡君主的权力与资源,开创了佛教的新时代,也极大地丰富了佛教哲学,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信息来源:澎湃新闻网)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和尚”可不是随便叫的,详解出家人的正确称呼[3225]

  • 你是个和尚,怎么能气恼呢[1935]

  • 两个和尚在被窝里的对话[2140]

  • 两个和尚的对话,充满哲理[2808]

  • 你知道和尚真正的意思吗?这些佛教称谓不可不知[3636]

  • 和尚的真正含义是什么[3901]

  • 出租车司机论和尚现代化 [明海法师][2308]

  • 和尚存在的意义[5251]

  • 古代规定:长相太丑不能当和尚[3634]

  • 马云再会稻盛和夫:60岁时也想做一回“和尚”[5281]

  • 为什么和尚也需要与时俱进[3235]

  • 梁漱溟--不穿袈裟的和尚 [心如][6388]

  • 不想成佛作祖的和尚不是好和尚[王雷泉][3444]

  • 和尚家风:饭后三碗茶[4947]

  • “假和尚”仍在接受调查,佛协批其挑战道德底线[4122]

  • 和尚家风:饭后三碗茶[9113]

  • 媒体眼中的释道心:不是和尚,是时尚[6781]

  • 和尚眼泪的启发 [林清玄][4954]

  • 情义人生,和尚就不能有朋友?[星云大师][7135]

  • 和尚打假:假冒佛教僧人四大骗术揭秘[597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