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26]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19]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06]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60]

  • 做人,不能太飘[109]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78]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69]

  • 学会哄自己开心[147]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71]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68]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90]

  • 灵润、神泰和义荣的佛性论辩[17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丝绸之路上宗教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米广弘]
     
    [ 作者: 米广弘   来自:佛教在线   已阅:3228   时间:2016-3-14   录入:yangsihan

     

                                     2016年3月14日 佛学研究网

      陆上、海上丝绸之路让不同的宗教文化交汇在一起,共同书写了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绚烂篇章。丝绸之路不仅仅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信仰之路。时下在经贸交流合作的同时,也要重视人文的交流合作,特别是民间的文化和宗教文化交流,以此真正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今天,欧亚地区的许多宗教都是通过“一带一路”传播的。公元前1世纪,印度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内地,到唐代时,中国佛教传统的八大宗派,其中六个都是在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形成,由此逐步传播到各地,对于中国传统的儒学、道教,以及文学和艺术等各个方面形成重要的影响;伊斯兰教的大规模传入同样是依赖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大批东来的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的穆斯林商人、使节、士兵不绝于途,到蒙元时期,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聚居形式,他们以中华为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通过丝绸之路这一沟通东西方的要道,袄教(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摩尼教、犹太教等,这些曾广泛流传于中亚西亚的宗教也传入中国,在中国境内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遗迹,而中国本土的道教文化,也正是通过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中被欧亚地区至今广泛认可和适用。

      作为中国丝路遗址最为丰富的新疆,遗存的古城、石窟寺、烽燧、墓葬、岩画等达200余处,包括各种宗教融合的遗迹。历史上,这里曾有7种宗教交融于此,除了佛教和伊斯兰教外,还有摩尼教、萨满教、袄教等,这些宗教的很多伦理思想都融入到今天的佛教和伊斯兰教中。

      不同宗教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相互学习,交流交融,促进了宗教文化的发展。如今吉尔吉斯斯坦的中世纪古迹阿克贝西姆遗址,分布大量遗迹,中国佛教寺院的文化元素应用地十分明显,同时,中国佛教艺术也受到了中亚、西亚的熏陶,尤其是犍陀罗(今天巴基斯坦的白沙瓦)艺术,而犍陀罗艺术又是受到了希腊艺术的影响,由此可见,中国佛教的艺术间接受到了希腊艺术的影响。另外,在文化交流中,中国艺术更是被中西亚大量吸收,14至16世纪盛行于波斯的伊斯兰教“细密画”,就是中国绘画的精髓体现。

      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很多都具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些国家和平共处,恰恰是通过文化交流,使得“民心相通”,因此可以合作共赢,并反作用于商品贸易,由此带来生产技术的发展,最终形成繁荣的大格局,中亚地区还一度发展为世界最重要的丝绸集散地之一。

      从丝路的中华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欧洲文明看,它们之间始终保持着和平友好的交往秩序,与其它的文明发展轨迹有着很大的不同。15至17世纪,由欧洲通往新航路的“地理大发现”,其伴随的后果是对于新发现地区的掠夺,对美洲印第安人的大肆屠杀,非洲黑人的大批贩卖,黄金、白银、香料等不断强抢后运回欧洲。丝绸之路与之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其和平友好的秩序确保了不同文明体系的独立并行,这也是当今人类应该借鉴的交往智慧。

      “一带一路”见证了世界诸多宗教的传播与交往,承载了不同宗教的思想创新与历史进程。在今天,丝绸之路在传播华夏文明过程中再度焕发新机,成为国家战略。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充分表明,人类文明能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交融而丰富。(信息来源:佛教在线)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真正的修行与宗教无关![457]

  • “一丝不挂、想入非非”竟源于佛教,人人都会说,真正含义却很少人知道[1677]

  • 万行法师:中国文化的四个阶段:层层递进,找到自己[1359]

  • 从北纬3O°纬线上走来的"大别"山南江北"葫芦村落"[3879]

  • 神秘三十度纬线与大别山塔水桥村落文化[3619]

  • 佛教中国漫谈之1.一句阿弥陀佛传承的是文化[2247]

  • 圣辉法师: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佛教不能缺位[2246]

  • 陈寅恪:采佛理之精粹以之注解四书五经,佛教实有功于中国甚大[2853]

  • 在大相国寺感触历史与文化[2537]

  • 大别山:一座得“山水”名扬天下的自然与文化复合型博览园[9234]

  • 峨眉山:  一座世界自然、文化双重遗产"佛国天堂"[9633]

  • 儒佛道三教关系视域下的东方哲学与宗教[2739]

  • 中国"观音学″与"中国化″观音文化信仰蕴涵[6384]

  • 知识分子眼中的佛教:原来佛教只佩戴一把剑[2781]

  • 丝绸之路上的这些佛教古迹,有机缘一定不能错过[3501]

  • 魏道儒:中国人对佛教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2873]

  • 宗教让环境大变样:基督教让城市兴起,佛教让绿树成荫[3014]

  • 鉴真大师圆寂纪念日!回忆那些年他给日本带去的影响[6224]

  • 聚焦“一带一路”!探寻古代丝绸之路与佛教的不解之缘[3103]

  • 论佛教文化体系的结构与核心[342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