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03]

  • 管理健康最好的方式:放下破事[113]

  • 中国十二时辰,诠释了我们的一[124]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182]

  • 学会给自己“刹车”[132]

  • 8个心灵成长与自我疗愈法则:我[105]

  • 接纳,是生命最好的温柔[148]

  •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145]

  • 作为一个修行人,你是否做对了[126]

  • 白话《梁高僧传》丨昙无谶②[110]

  • 去靠近滋养你的人[159]

  • 人性的错误,就是赢了利益,输[146]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愁面观音”与南方陆上丝绸之路
     
    [ 作者: 佚名   来自:搜狐网   已阅:3990   时间:2016-2-17   录入:yangsihan

     

                                       2016年2月17日 佛学研究网

                           mp58267024_1454725358659_2

                                 大理剑川县石钟山五号石窟:愁面观音

      从历史上看,佛教历来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与精神纽带,每当中国试图在东西、海陆两个方向的对外关系中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时,佛教常常扮演着开拓者与中介的角色。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文化之路、和平之路,也是一条名副其实的信仰之路。佛教有增进国际交往、促进祖国统一的作用。通过佛教界的国际友好交往,可以与国外佛教界人士和佛教徒开展联系,增进了解,加强合作。这对于宣传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壮大我国的综合国力,反对战争、保卫世界和平以及促进科学文化的交流都有积极作用。例如,中国、韩国、日本三国佛教界的友好交流,为二战以后增进三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赵朴初居士将之誉为“黄金纽带”关系。

      东南亚、南亚是民族、宗教文化多样性非常突出的地区,多元宗教的云南省,同样面对着多元宗教的东南亚、南亚,这是一个客观存在。而且,不可否认的是,宗教和文化事实上是一对孪生兄弟,相互之间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古代乃至近现代,构成文化基本要素的语言、文字、建筑、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等,无一不渗透着宗教的影响。

      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周边国家山水相连、民族同源、文化同宗,具有共同的佛教信仰基础,这种天然的“黄金纽带”联系使得双方的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云南与东南亚和南亚之间,宗教人员与商人的驮队一起,很早就踏出了云南与东南亚、南亚之间著名的“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即“蜀身毒道”、“安南通天竺道”等历史上的“国际大通道”。这些通道不但沟通了云南与越南、老挝、泰国、缅甸乃至印度之间的商业往来,而且也促进了云南与这些国家的宗教、文化交流。

      早在唐宋时期,以今天云南大理为中心的地区就信奉佛教。一般认为,南诏佛教为大乘部派,主要来自中原汉地、西藏和印度。保存至今的剑川石窟第五窟的“愁面观音”被当地人称为“婆罗门僧人”,第三窟的弥勒佛被称为“高棉佛”,还有“细腰观音”、“象首人身佛”等,其造型风格都有异于中原地区的任何一种普通佛像,而是较接近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宗教文化特点。南诏以后,中南半岛地区的上座部佛教又逐渐传入云南德宏和西双版纳傣族地区,说明云南与东南亚、南亚佛教文化交往的历史悠久,一千多年来未曾中断。

      相传南诏时期,骠国(今缅甸)国王雍羌和王子舒难陀,由南诏王异牟寻陪同到大理崇圣寺祈拜敬香。大理国时期,暹罗(今泰国)国王耶多曾两次到崇圣寺迎佛牙,大理国王段思廉以玉佛相赠。崇圣寺因而在古代便成为东南亚、南亚崇尚的佛都,2006年恢复重建后的崇圣寺则成为当今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汉传佛教寺院文化交流中心,是云南与国内外佛教界友好往来的桥梁。

      南诏、大理国时期,还有多位梵僧来滇传法,其中记载较多的是神僧赞陀崛多,“蒙氏保和十六年自西域摩伽陀来,为蒙氏崇信。”南诏王说赞陀崛多“瑜珈教主,其师得达多先入僰国”。赞陀崛多在大理地区影响甚大,《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中便有他的画像。

      另一位著名印度僧侣是元代来华的高僧指空,本名提纳薄陀,他于1288年进入中国,在中国30多年,1295年由川入滇,在昆明、大理、金齿等地演法,自1315年至1320年主持扩建武定狮子山正续寺,扩建后定名为“正续禅寺”,弘传禅法。1326年,指空受元朝政府委派,前往高丽金刚山进香,并在庆源乾洞禅寺弘法,对中国禅宗以及高丽曹溪宗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云南与老挝有着860公里的边界,老挝一直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因山水相连,云南与老挝的经济往来与文化交流有着密切而悠久的历史,佛像、佛经也成为两国政府之间互相馈赠的物品。《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三三三载: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高宗八十寿辰,“南掌国王召温猛遣头目等庆万寿,进驯象二,与年贡驯象二并进。特赐国王玉佛、如意、御书扇。”光绪《云南通志》卷二零六也载:乾隆六十年(1795年),“南掌国王遣陪臣叭猛先、叭整烘等十六人恭进《长生经》一卷、象牙四十、夷锦十、阿魏二十斤。《会典事例》:……八月初三,于万树园特赐缅甸国王、南掌国王玉佛、如意各一,玉朝珠各一盘,金字佛经各一部。”云南与老挝之间佛教文化交流的特点是平等、友好、双向。

      在云南与东南亚、南亚之间的“南方陆上丝绸之路”上,因为佛教信仰,至今留存了诸多佛教圣地和佛教节庆法会,如云南大理的鸡足山、缅甸仰光的瑞德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塔、柬埔寨的吴哥、老挝万象的塔銮寺等,均为世界上著名的佛教圣地。云南傣族的泼水节、泰国的宋干节、老挝的出腊节等盛大的佛教节日,为人类留下了无比丰厚的精神宝藏和文化遗产。云南大理的鸡足山不仅是禅宗祖庭迦叶尊者的道场,也是汉传、藏传佛教交汇地、东南亚著名佛教圣地。20世纪初,虚云禅师云游到鸡足山,为给鸡足山佛教筹集善款,也为将佛法的真谛传播给南洋信众,他几次下南洋弘宗演教、广开法宴,促进了佛教文化的交流。

      近年来,云南与东南亚、南亚之间经贸关系发展较快,但文化交流相对滞后。在经历隔膜之后,相互都迫切需要重新了解和认识对方。而佛教文化交流提供了历史的基础,在当前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对外开放战略中,可以利用云南丰富的佛教资源和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深厚渊源关系,搭建新的文化交流平台。例如,我国佛牙、佛指舍利巡礼缅甸、斯里兰卡和泰国,对于密切我国同这些国家的传统友谊、宣传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独特的作用。充分发挥佛教的国际交往功能,通过开展有组织的、正当的佛教文化交流,有利于规范边境地区的跨国宗教交流、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建设和南方丝绸之路建设创造有利环境。(信息来源:搜狐网)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丝绸之路上的这些佛教古迹,有机缘一定不能错过[3496]

  • 聚焦“一带一路”!探寻古代丝绸之路与佛教的不解之缘[3092]

  • 古丝绸之路:人类历史的地理宿命 [张信刚][3581]

  • 丝绸之路上宗教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米广弘][3224]

  • 丝绸之路的精神资源 [李利安][3496]

  • 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4801]

  • 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文明”新媒体论坛在无锡开幕[4284]

  • 须弥山石窟:固原规模最大佛寺 丝绸之路必经地[5600]

  • 丝绸之路的宗教之魂 [卓新平][4460]

  •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张信刚][3849]

  • “宗教与丝绸之路”高层论坛暨2014年中国宗教学会年会在西安举行[3894]

  • 甘肃石窟赴台“诉说”丝绸之路佛教往事[4587]

  • 丝绸之路上再现千年佛教造像窖藏[3580]

  • 中国首个"丝绸之路和佛教石窟艺术"主题博物馆开馆[5796]

  • 丝绸之路上的石窟艺术 [谢凯][5725]

  • 丝绸之路沿线佛教石窟壁画临摹作品展在西安开幕[5550]

  • 佛教东传:始于丝绸之路[7201]

  • 丝绸之路将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4148]

  • 南京专家调查丝绸之路[3523]

  • 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密宗艺术[465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