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04]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14]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49]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66]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85]

  • 十问时间[159]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67]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74]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219]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47]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82]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7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把握自心
     
    [ 作者: 佚名   来自:佛教在线   已阅:3328   时间:2015-3-3   录入:wangwencui

      
    2015年3月3日    佛学研究网

        偶尔看到这样的故事:

        一个人去邻居家借斧头,边走边想:会借给我么?难说!上次我向他借锯,他就没借给我!今天肯定也不会借给我的——我又何必自讨没趣呢……,待至邻家,就对着正开门的邻居大声喊道:“你的斧头留着自己用吧!”之后便怒气冲冲地转身回自家了。

        此即所谓的“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例证!不过,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曾像那个借斧头的人,使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对一些似是而非的事情过于认真,过于多心,患得患失——得之则心花怒放或喜不自禁,如疯如狂;失之则满腔愤怒或痛不欲生,如丧考妣。世间之人与世间之事,大多如此。(自心作崇而不知不觉!)

        修行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探索出世正道而出外参学,原本无可厚非,可那一颗求法的心随着愈走愈远的身影,却越来越乱:人云参禅好,便随之去打坐;人云修密好,又会去求灌顶;人说念佛好,就赶快去找念珠……忙来忙去,一事无成。岁月流逝,悔之莫及。

        当然,世上也不乏异常之辈:或是经过大喜大悲之后看破世事、识透人心,大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淡然;或是宦海浮沉,戎马一生,又能知止常止,功成身退,归隐田园,自去体会“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安然;还有那种“坐看云起处,满溪流水香”的悠然与“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的超然。

        修行的人,如果能通身放下,善用其心,自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则必能获得心灵的安详与宁静!这才是莫大的财富、微妙的禅那、真正的功夫。

        修行的人,之所以洒脱,就是因为明白此理——善识其心,善用其心。那怡然自得的心,如一颗璀璨明珠,虽长陷于淤泥之中,却纤尘不染。这样的心,若把握得住,身心无烦恼!无论是处于幽寂的深山,还是繁华的闹市,皆是清悠闲静的——于山则 “孤峰顶上一茅蓬,老僧半间云半间”,于市则“十字街头好参禅”。

        如是可知,心的力量,实在不可思议。“佛门难开,心诚则灵。”(信息来源:佛教在线)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不喜不忧,善调自心至清凉[1344]

  • 人生虽是借宿,也要好好把握[1160]

  •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1902]

  • 何为“自心净土”[3585]

  • 念佛当“深信”:信自心——披毛从此得,作佛也由它[2287]

  • 别人好坏是别人的事,不要拿别人习气起烦恼[1895]

  • 法无自性,随心所现;所现之法,全是自心[2209]

  • 动不动就吓唬别人的,不是佛,是魔[2066]

  • 人的运气好坏,都有因果[2353]

  • 神秀大师的开悟偈你知道吗?[13899]

  • 修行人,有五样助缘必须要把握[2421]

  • 佛源老和尚:自己的心才是真佛![2237]

  • 贪得无厌是自心的一种迷失[2215]

  • 别人心里哪有自己,全是自心所变的[2932]

  • 看不清自心便看不懂人心[1917]

  •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2844]

  • 自悟自心[2942]

  • 自心是佛 [祥云][3309]

  • 选择好自心对待外境的态度[3289]

  • 禅是佛门无言教诲 不向外求唯参自心 [梦参老和尚][400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