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04]

  • 人生要自在,四在四不在![117]

  •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能量![115]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107]

  • “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106]

  • 《柱间史》中的五台山信仰——[125]

  • 菩提达摩所传的禅学和在中国的[13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①[125]

  •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三候:海棠[145]

  • 格局大了,你就顺了[131]

  • 如果事与愿违,等一等也没关系[124]

  • 思维的宽度,决定人生的高度![13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1佛教艺术 >> [专题]d1佛教艺术 >> 正文


    云冈石窟 那些容易错过的精彩
     
    [ 作者: 岳晋峰   来自:凤凰佛教   已阅:4047   时间:2015-1-8   录入:wangwencui


    2015年1月8日    佛学研究网

    云冈石窟(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曹立君)

    象征皇权的第一、二窟(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王琬)

    窟内飞天(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曹立君)


        大同云冈石窟,家喻户晓,这一山西“名片”对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来说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是,很多游客对于其中内涵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在咔嚓嚓的照相过后不经意地错过了。近日,记者采访了景区及专业人士,给您介绍云冈石窟中那些最易错过却很经典的文化,让您品味云冈石窟的精华和厚重。

      象征皇权的双窟

      第1窟-第2窟,他们位于石窟群的最东端,属于北魏中期造像。这两个洞窟外有共用前庭,同为方形平面洞窟,窟室中央各有四面雕刻的方形塔柱,周围壁面的造像布局及雕刻内容也大致相同,由此,这两窟被称为双窟。双窟在其他石窟寺中比较少见,云冈石窟中却不难找到,其实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据史料记载,北魏孝文帝年幼执政,其祖母冯太后“临朝听政”,当时人们称其二人为“二皇”或“二圣”,作为皇家主持修建的云冈石窟,这时期出现的大型双窟,其实就是当时皇权的象征。云冈石窟共有4组这样的双窟,除第1窟—第2窟,还有第5窟—第6窟,第7窟—第8窟,第9窟—第10窟。

      “云冈六美人”与露齿微笑菩萨

      进入第7窟,南壁明窗与拱门之间的长方形帷幕龛最引人入胜。这一龛楣由15个方格组成,里边雕着莲花。帷幕下对称雕刻着双手捧物的六位供养天,他们发髻高耸,面貌祥和,身形比例恰到好处,双肩飘带自然翻飞,成为云冈石窟造像龛在画面布局、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最突出的经典组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六位供养天被日本学者称为“云冈六美人”。

      第8窟明窗的东西两壁,雕刻着树下坐禅的比丘形象。壁面所雕刻的两位坐禅比丘不仅以僧衣围着头顶,而且他们的头向一侧歪斜着,呈瞌睡状。云冈神僧的这种表现,更具写实性,反映北魏艺术家在艺术创造时对真实生活的尊重。在比丘旁边,还对称雕刻了双手合十的供养菩萨形象,西侧站立者,高约两米,戴“半月”花冠,微笑露齿,形态自然轻松、雍容华贵,是云冈石窟唯一露齿微笑菩萨。

      现存最早石窟魏碑题记

      第9窟—第13窟,雕塑色彩异常华美艳丽,被称为“五华洞”。在第9窟,您一定要看一看明窗上方雕刻的八位飞天。飞天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统计云冈石窟共有飞天约2300尊。美丽婀娜的飞天围绕金色团莲旋转,其造型之巧妙,舞姿之优美,堪称云冈飞天之最。在前往第10窟途中,一定要留心一尊精美的小坐佛,他只有2厘米高,是云冈石窟中最小的佛像。

      走进11窟,13.3米高的中心塔柱直达窟顶。东壁上方的一块黑色题记,称之为《太和七年造像记》,它是云冈石窟现存时间最早、文字最长的魏碑题记。该碑呈长方形,长78厘米,高37厘米,全文共336字,记载着北魏太和七年由京都平城研习佛义经理的善男信女54人“为国兴福,敬造石庙形象九十五躯及诸菩萨”的事迹。可见,这时云冈石窟的开凿已有民间佛教团体的参与。这块题记是中国石窟中现存最早的魏碑题记,字体遒劲有力,气势浑厚。

      云冈珍品千佛袈裟

      第16窟-第20窟,是云冈石窟开凿时间最早、最为著名的五所洞窟。它们是由北魏时期的沙门统(负责国家宗教事务的最高长官)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由此得名为“昙曜五窟”。

      来到第17窟,可以看到此窟平面为椭圆形,穹窿顶。呈现在面前的交脚弥勒菩萨是云冈石窟交脚佛像之最。他高达15.5米,占据洞窟的较大空间。也许您奇怪了,为什么第17窟主佛要低于地面一米之深呢?关于这个问题,至今没有确切的定论,您不妨前往一探究竟。

      在第18窟,主佛释迦牟尼高15.5米,雕刻细腻、生动。更为经典的是,大佛的袈裟上又雕有无数表情丰富、形神各异的佛像。据调查,国内外造像中,如此规模的千佛袈裟仅此一件,属云冈之珍品。(信息来源:凤凰佛教)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鸠摩罗什:使中国佛经翻译出现质的飞跃[1542]

  • 鸠摩罗什的大乘大义章探究[1427]

  • 《唐高僧传》新证[1781]

  • 鸠摩罗什和中国民族文化[1647]

  • 离红尘最近的高僧:鸠摩罗什的故事[2488]

  • 鸠摩罗什圆寂纪念日 | 这位伟大的译经家有着怎样的光辉一生[3218]

  • 大型电视纪录片《鸠摩罗什》在甘肃武威开机[2956]

  • 鸠摩罗什《赠沙门法和》偈颂辩正 [霍旭初][3710]

  • 鸠摩罗什与东亚知识的迁移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3486]

  • 鸠摩罗什:超级学霸震铄古今 两破色戒依然成就空前[3276]

  • 鸠摩罗什生平事迹新证——汉藏文献记载的比较研究[5795]

  • 鸠摩罗什:印度人还是中国人?[5067]

  • 中国最早的译经院:鸠摩罗什与户县草堂寺[6176]

  • 鸠摩罗什与陕西户县草堂寺[6824]

  • 妙湛老和尚的生平事迹[4110]

  • 怎样读汉译佛典——略介鸠摩罗什兼谈文体[7509]

  • 吐鲁番写本所见鸠摩罗什汉译佛教经籍举要[7104]

  • 试论鸠摩罗什的大乘佛学思想[6156]

  • 试论鸠摩罗什的大乘般若思想——兼与慧远的佛学思想作比较[7905]

  • 浅谈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614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