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06]

  • 太虚大师: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佛[105]

  • 时间看人品,小事见人心![121]

  • 福报从哪里来?高僧们这样回答[119]

  • 人生如水,修行为境![123]

  • 深种善根,用心经营[144]

  • 从虚云老和尚的“持戒”日常,[106]

  • 阿罗汉内心的境界[12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安(4)[179]

  • 找寻年轻人“挤爆”寺院的答案[155]

  • “生性凉薄”的人,请深交一辈[137]

  • 中国人8大忌讳:​大喜易[11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c1茶道禅道 >> 正文


    香道与禅道
     
    [ 作者: 无言生禅心   来自:本站原创   已阅:4783   时间:2013-2-1   录入:foxueyanjiu


        香道,总是作为高雅与修为的象征,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
        香道文化肇始于春秋,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朝。
        唐时,鉴真大师将熏香文化带到日本,日本的皇室遂频繁用香,熏香成为了一种风尚,鉴真也被誉为日本的“香道鼻祖”。
        在巷陌飘香的宋朝,人们崇高精致生活,品香楼宇成为精英人士的集会场所。关于沉香的话题则成为雅人达士的常识,品香也被视为优雅生活的品质之一。
        历来“焚香、品茗、插花、挂画”,成为精神贵族追求的生活的极致。这是一种融合了财富和素养的生活方式。
        品香,可以说是中国式经典生活中最为亲近心灵的了。
        中国的“香”字,禾在上,日在下,表示大地上的青禾,在阳光的照射下,蒸腾起一份自然植物本身的气息,氛氤馥郁,正是“香”之本意。
        “香道”,就是在焚香、品香中,与所品之香灵性、魂魄的融入与合一。
        香道用料,首推沉香。沉香形成不易、香味独特、功效显著,历来是香的代表。
        沉香的形成,令人心生敬意。当沉香树遭受外力的伤害时,自身会分泌出树脂来修补受伤部位,某些伤口由于在开放期感染了原始森林中的某种真菌,难以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愈合,从此就开启了为治愈创伤而进行的持久的沉香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要经历若干年,甚至上千年,才能诞生珍贵的沉香。
    沉香的功用,令人倍感神奇。如果你神情倦怠,长夜难眠,将上好的沉香珠用布袋装好置于枕边,便可安然进入黑甜之乡,次日精神奕奕,神清气爽。沉香还可起到暖精助阳之效,行气而不伤气,温中而不助火。《医林纂要》称“凡一切不调之气皆能调之”。
        “奇楠”是沉香中的一个特殊品类,它是从梵语翻译过来。因为它极为珍贵,自古便有“尝遍人间百味,也不及奇楠一口”、“五百年修得奇楠一味”的赞叹之语。多数沉香不点燃时几乎没有香味,而奇楠不同,不燃时也能散发出香甜的气息。在熏烧时,沉香的香味很稳定,而奇楠的头香、本香和尾香,则会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好的沉香,闻起来令人身心宁静。静心品之既久,会感到有一股清凉之气从喉头沉下,非常舒适,室内如有发霉的地方,一经香熏,不再生霉。一品好香,不仅清净身心,也可以清净环境,助益于身心的修持。
        香道与茶道有相辅相成之效。
        明人徐惟起说:“品茶最是清事,若无好香佳炉,遂乏一段幽趣;品香雅友逸趣,若无名茶浮碗,则少一份胜缘。是故茶香两相为用,缺一不可。飨清福者,能有几人!”确实,自古以来,能兼享香道与茶道清福者,实在是如凤毛麟角。
        香道与禅道有不解之缘。
        《楞严经》谈修行的二十五圆通法门,有香严童子借香悟道之事:“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经中还以“香光庄严”来比喻念佛者熏染如来的功德。
        《法华经》中亦有妙香佛国之说,此国土中的人能以香为媒,借此沟通,诸根皆利,乃至六根互通。
        《华严经》说,华藏世界被重重无数的香水海所围绕。
        《维摩诘经》中对以香构成的香积佛国有生动的介绍:在遥远的天顶上方有一个叫众香的世界,国号为香积国。这里特别神奇之处在于,香积佛国土是用鼻观修法,闻着香味就可以悟道。大菩萨在那儿是坐在树下打坐,闻到树的香味,就可以成就,得到功德成就三昧,同时也具足菩萨所有功德。“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 这就是禅门中津津乐道的鼻观先参,闻香悟道典故的由来。香积国是一个何其令人心仪神往的佛国世界! 
        香为佛教中的“十供养”之一,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供养。在《法华经》、《华严经》、《六祖坛经》中,都有大量的篇幅讲到了用香供佛的功德。清香一炷,普供十方一切诸佛。佛教仪礼中大多离不开香,而沉香极受推崇。
        佛教谈修行,有“触欲最深”之说,这说法直探修行之幽微。香味触及身而止,使它对自己最有真实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修行人借助于有相的香,可以闻到自性心香,从而远离一切贪嗔痴慢疑,这就是香在佛教中的妙用。
        沉香可以营造出使人修行增长的气场。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应的是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境。鼻根所应对的是香尘。《楞严经》中的香严童子,就是以闻水沉香、观香气出入无常,而证得罗汉果位的。
        沉香结香时,树木倒伏埋在土里,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结晶,才具备醇厚不尽的香气,化烦恼为菩提,象征着修行者历经艰辛与磨难,终于修成正果,弥漫出生命的甘甜与芬芳。
        而这一分令人陶醉神往、叹为观止的生命的芳华,是经过了何其漫长的修炼,何其艰辛的沉淀!
        世界无穷愿无尽,心香一瓣敬众生。
        禅者,就是这样的一品沉香,经历艰辛卓绝的磨炼,经历百年千载的沉淀,超越了创伤与痛苦,把生命的芳华,毫不吝惜地燃烧,化为一缕温馨,一片芬芳,普敬过现未法界中的一切有缘人。
      佛教《炉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因“香”入道:“香”菩萨们的悟道传奇[2742]

  • 《六祖坛经》与香道:香之十德 [宗舜法师][2910]

  • 茶道唯情 禅道唯心[9252]

  • 禅道茶缘 [周铁钧][3375]

  • 《信心铭》的禅道学修思想 [释宏智][3726]

  • 禅道与养生 [正恺法师][2887]

  • 禅道与养生[3413]

  • 七碗受至味  一壶得真趣[4737]

  • 禅借茶道显 茶倚禅生香[4116]

  • 禅道自然[4324]

  • 香道与养生[2525]

  • 佛香:点燃中国香道博大精深[3380]

  • 香道:呼吸间的艺术[3741]

  • 禅宗公案:打骂皆是禅道[6166]

  • 日本僧人的禅道:对什么都要心存感激[5366]

  • 日本僧人的禅道 [山田无文][6257]

  • 茶道与禅道的文化意蕴[4807]

  • 茶道与禅道[12264]

  • 300余位中韩佛教界代表湖南嵩云山论禅道[5647]

  • 浅谈禅道与艺术的关系[520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