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从佛教心理学看汉字中的智慧[100]

  • 芒种:心是一亩田,苦乐自己种[144]

  • 疗愈自己的6种方式,迷茫时看一[107]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43]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34]

  • 这是禅师,为你洒下的一片月光[107]

  • 清茶饮语[121]

  • 《心经》与宋代文人创作[122]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28]

  • 对松悟禅[142]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59]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7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丝绸之路上再现千年佛教造像窖藏
     
    [ 作者: 佚名   来自:新华网   已阅:3632   时间:2013-1-31   录入:yangsihan

     

                                 2013年1月31日 佛学研究网

        佛学研究网讯 一个沉睡千年的佛教造像窖藏在唐代大云寺遗址边突然被发现,让古代丝绸之路北道的古城甘肃泾川再次热闹起来。

      “佛头、佛身、基坐等,整齐有序地摆放,密密麻麻,现在剩下的是最后一个未被提取的彩绘泥塑造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俊民站在窖藏坑边,介绍考古经过。在他身前这个约4平方米的区域内,20多天以来,出土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等各个时期的单体造像、造像塔碑等240余件(组)。

      为了确保现场文物安全,从2012年12月31日发现以来,有关这一窖藏考古进展,甘肃省文物部门没有对外公布任何消息,但有关这里出土文物和可能存在佛骨舍利的小道传闻,还是吸引了许多人。

      离此窖藏不远,近半个世纪前,泾川曾发生了一件轰动世界佛教考古界的大事。1964年,当地农民在平田整地时,意外发现了大云寺唐代地宫,打开五重包裹的石函、铜匣、银椁、金棺和琉璃瓶后,14粒佛骨舍利惊现于世。

      同近半个世纪前大云寺唐代地宫舍利被发现一样,新的佛教造像窖藏在泾川的发现也十分偶然。

      “当天城关镇正组织工人为共池村三社修路,挖掘机经过时,突然一个轮子陷到了一个坑里,回头用铲子铲土填平时,居然铲出了佛头。”泾川县文广局局长李晓京说,由于发现报告及时,现场未遭破坏。

      在过去20多天里,张俊民和同事吴荭主持了泾川佛教造像窖藏的清理发掘。石质、陶质、泥质的各类造像,一件件从泥土中被清理了出来,并搬到了泾川县博物馆的一个展厅。2013年1月26日,甘肃省文物局组织部分从事佛教考古的专家来到泾川县,考古现场和出土文物保存地首次才让外人进入。

      记者看到,从拳头大小的佛头到通高与真人相仿的石刻造像,在泾川县博物馆展厅内整齐地排放了一地。尽管多有残缺,专家仔细辨识发现,其中有神态庄重的佛祖,有神情安详的菩萨,有憨态可掬的弟子,有威猛健壮的力士,雕刻技法成熟,艺术水平很高。

      “从风格上看,许多造像是隋代的,弥补了这一地区佛教艺术中隋代造像发现比较少的缺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魏文斌认为。

      “从铭文看,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龙兴寺曼殊院僧人云江、智明同收诸佛舍利约二千余粒并佛牙佛骨,于本院文殊殿内葬之。”甘肃省博物馆研究员初世宾认为,“大中祥符六年”可能是这批造像的埋藏时间,在此之前,从北魏至唐末,古代泾州地区佛教昌盛,这些造像应该来自于当地的寺院,宋代将这些造像集中在一起瘗埋。

      张俊明介绍,从疑似地宫中出土了一个陶棺,这是本次考古的另外一个重要发现,陶棺至今尚未打开和清理,是否有舍利,这是下一阶段考古的重要内容。(信息来源:新华网)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十二星座在中国的传播[235]

  • 佛教八苦与佛教生死观浅析[309]

  • 佛教的忏悔观[364]

  • 中国佛教中的虎文化[395]

  • 师父们的日常服饰,你了解吗[313]

  • 从佛教的“三观”看生态智慧[438]

  • 这些源自佛教的成语,透露出生活的智慧[506]

  • 详解佛教《四威仪》偈语[490]

  • 植树节|佛教与树,原来有这样的因缘[630]

  • 癸卯兔年,一起了解兔和佛教故事[649]

  • 佛教用香的常见形态[836]

  • 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749]

  • 清初诸帝对佛教的推崇[979]

  • 明代居士对佛教的研究[1108]

  • 佛教中的神秘数字108,蕴藏着什么秘密?[976]

  • 佛教的食物[1170]

  • 佛教的“戒”是什么?[1297]

  • 佛教对中国文学艺术的贡献[1158]

  • 佛教的生活学[1168]

  • 佛教“般若”与庄子“齐物”异同论[116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