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三候:海棠[116]

  • 格局大了,你就顺了[108]

  • 如果事与愿违,等一等也没关系[102]

  • 思维的宽度,决定人生的高度![113]

  • 远离你身边的“老实人”[117]

  • 真正厉害的人,都学会了“不生[120]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66]

  • 无所障碍,是从我们众生这边来[117]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56]

  • 空有无碍,进入中道的平衡实相[102]

  • 能改变命运的是你自己[114]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4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病苦中的信仰力量 [郭惠芯]
     
    [ 作者: 郭惠芯   来自:《人生杂志》   已阅:5096   时间:2008-9-16   录入:yangsihan

     

    2008年9月16日 佛学研究网

        生病,被现代人视为生命的非恰当存在,是正常生活的歧出,是让人生“彩色变黑白”的元凶。为了回到“正轨”,人们倾尽全力试图排除疾病的干扰,医学的发展正是此认知与实践的殊胜成就,然而征诸治病效能,却随处可发现科学的局限:宗教则预设疾病是生命的必然考验或过程,信徒被教导聆听痛苦的声音,探索受苦的意义并学习离苦的方法。因此,生病受苦的时候,被现代人冷淡已久的宗教就像黑暗中的幽光,提供了另一条既熟悉又陌生的复原之道。

        圣严法师对生病的人开示:“把身体交给医师,把生命交给佛菩萨。”正是现代宗教试图与此主流的、世俗化思考模式接榫的典型说法。但如何才算是把命交给菩萨呢?口中称念菩萨名算不算?祈求悲怜救护呢?还是观想自己就是菩萨?宗教疗愈到底是想像的坦途还是曲折的幽径?

        看似寻常:一个极具普遍性的描述

        我曾去探望一个病况严重、刚动完手术的病人,他虽然形貌枯索但意态安详,手术后一直若有所思,子女原本担心他意志更消沉,没想到陪他安静小坐片刻后,他突然兴高采烈地主动谈起他的手术经验。

        “开刀前一晚,我很担心明天的手术到底会怎样,翻来覆去睡不着;想到医师叫我要好好休息,明天才有体力,就让我愈紧张,向护士要安眠药,她不肯给,只是好心地安慰我,说明天主刀的医师医术很好,隔床病友接口说,‘对啦,听说那个阿门的医生真的不错。’我听了更郁卒,心想惨了,我不信基督呀,明天真正稳死的。问护士能不能换医师,她说不可能。我想我真是业障深重、逆缘重重。胡思乱想一通后,觉得走投无路了,只好求菩萨了。赶紧找出女儿给的念珠求观音菩萨显神通,就这样一整夜睁着眼睛,说真的啦,嘴巴念,心里烦恼到天亮。”

        他停了一下,伸手摩娑戴在手腕处的念珠,吞了吞口水,带着一抹神秘又自得的微笑继续说:“隔天早上,我脚酸手软、头昏眼花,几乎不需要麻醉就要昏倒在手术台上,但我坚持要把念珠放在看得见的地方比较安心,大概还想和上帝来个仙拼仙;后来医师来了,先站在那里喃喃祷告了一下,我生气地瞪着他说:‘我佛教的喔!’结果他跟我说:‘放心,我只是求上帝帮我把手术做好,你自己要求你的佛帮你复原。’我一听,不知道为什么,当场全身像通了电一样,震动发麻到不行,一下子又突然放松了,像在云上一样轻飘飘地……醒来后听说手术很顺利,护理人员还说很少看到像我伤口这么漂亮,复原这么快的病人。”

        “我想喔……”这个身体还衰弱不堪却仿若背后有光芒的病人,安静了一下,声音由弱转强,开心大笑下了结论:“两个神的加持比一个效用大。”

        在断裂处交会:人与神重建关系

        这个生病经验,是相当典型的庶民信仰模式。病人感受到生病压力时最先想要求助的还是现代救主——医生,等他判断医生不再完全可靠时,传统宗教才会进入他的意识,开始祈求更大能耐的神垂怜庇护:此时,有深刻信仰的医师加速放大了这个初透的微光。

        生病,像是身体的断裂,在裂口处,宗教的幽光透出;这时候,如何称呼神并不重要,好像不会游泳的人落水时,任何漂浮物都可以是依靠。因此,与常民生活中的普遍经验特别容易相应,譬如佛教的观音信仰,华人病者几乎都能受用“永远的慈母”的抚慰宽解;慰病时,“大悲水”从来就是最好的神圣礼物。

        所以,尽管家人亲友也许是宗教联合部队,各有所信、各有所求,只要善用“神我关系”的重建,例如利用祈祷、发愿、梵呗音声、佛像法器、护身符咒等,都能在陪病过程中创造出奇特的、既安身又安心的加乘效果。(信息来源:《人生杂志》)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自信的人都有三个层次,你在哪一层?[320]

  • 你信仰什么,生命就走向什么[516]

  • 如何应对那些你无能为力的事[466]

  • 什么是菩萨?[824]

  • 该醒醒了!所为何事竟遭静波法师一记棒喝[1608]

  • 选择了信仰就需要面对与担当[1678]

  • 中国信仰里的“神”[1838]

  • 观世音菩萨有什么生命特质[2338]

  • 生命需要信仰[3877]

  • 楼宇烈眼中的明星信佛潮 “最根本的虔诚还是担当社会责任”[3091]

  • 世界名人谈佛教:原来他们眼中的佛是这样的[1997]

  • 静波法师:这种学佛人,不是被忽悠,就是在糊弄自己[1977]

  • 浅说佛舍利信仰[1941]

  • 居士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2752]

  • 《法华经》佛塔信仰初探:佛塔信仰产生的影响[2291]

  • 《法华经》佛塔信仰初探:缘起与发展[2458]

  • 你信仰的是佛法还是传法的人[2526]

  • 这三件事,佛弟子要谨记在心![2265]

  • 梁启超:信仰佛教的六大理由[2809]

  • “学佛越久离佛越远”是真的吗?[229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