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26]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00]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02]

  • 人生的底线[122]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05]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21]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21]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33]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30]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52]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84]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45]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ZZ期刊原文 >> [专题]zz期刊原文 >> 正文


    敦煌本《十戒经》的形成及流传
     
    [ 作者: 佚名   来自:缘起   已阅:7120   时间:2008-6-26   录入:mengshuang



    点此查看原文

    点此下载文件阅读器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济公信仰的形成和对后世的影响[536]

  • “佛教音乐”概念的形成与日本佛教音声传统改革[601]

  • 菩提达摩所传的禅学和在中国的流传[908]

  •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1061]

  • 佛教判教论的形成及其性质[1992]

  • 试论近代中国宗教概念的形成与近代儒释二教变迁之关系[2749]

  • “本来无一物”乃流传讹误 [郭继民][2547]

  • 民间的观音信仰是怎么形成的[6164]

  • 现当代学者论佛学在理学形成、发展中的作用[4146]

  • 敦煌本《坛经》的佛经引述及其在慧能禅法中的意义[5236]

  •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禅宗的流传与影响[4342]

  • 敦煌本《坛经》的前世今生[5609]

  • 隐世90年 最早敦煌本《坛经》重现真容 [宗和][6110]

  • 张践 : 家宗教观的形成及其特点[5415]

  • 改变这样形成[6342]

  • 广为流传的吕祖信仰[5310]

  • 菩萨思想的形成[4924]

  • 关于敦煌本《五台山赞》与《五台山曲子》的创作年代问题[5835]

  • 佛教大藏经的形成及其文献学意义[6680]

  • 藏文大藏经形成的历史概述[554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