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研究网讯 傅抱石不信佛,不是佛教徒,他客厅里挂着“无酒学佛有酒学仙”的对联,表明他对佛的态度。不过,傅抱石喜欢画佛、画佛教题材、画高僧故事。如他画过《白衣大士观音像》、《无量寿佛像》、《天女散花图》等;画高僧有《醉僧图》中的怀素、《虎溪三笑》中的慧远等等。想想,傅抱石似乎又与僧佛有着道不清的某种因缘。
《虎跑泉》及《布施图》这两幅傅抱石的作品,虽说一为山水风景,一为情节人物,巧的是两者都是与佛教有关的题材。
《虎跑泉》画的是杭州佛刹虎跑寺风光。1962年10月,抱石先生受浙江省府之邀,去杭州休养并写生作画。《虎跑泉》一画是先生到杭州不久,游虎跑之后所作。此图从门前大道登山石阶写起,以寺庙山门为中心展开。山门两边拱以大树浓荫,再以纯熟精练的灵动笔法,画丛林杂树,层层向后,渐渐深远,直至远景大慈山峰,淡向天际,而虎跑寺泉就隐于此林荫深处。此作以画树最具特色。用散锋点染画树叶,横涂竖抹,忽前忽后,时左时右,疏密相间,枝桠穿插,看似率意为之,然皆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树形的千变万化及墨色深厚酣畅的韵致。
时值深秋,斑斑红叶点缀其间,与赭红的山门相协调而呼应,更显得山深寺静,泉清林幽,秋色醉人。最出神入化的是图中还画了约20个游客,虽为点景人物,却个个姿态优雅,生动有神。这就使此幅山水有了活力,有了动感,生生不息,给人以美的享受。
另外,《布施图》题款简约,只说是“抱石蜀中写”,并无标题。“布施图”是后人的说法。此画大约作于1945年,其画法与众颇有不同,最明显的是构图新奇。一般画面,近景中景都是实画,最上留出空的表现天空;而此图却完全相反,是实景在上,空白在下。一棵巨松自左下挺拔向上,再加一枝阔叶杂树斜插左上角,枝繁叶茂,铺满了画面上部,下面则是大片空白,表现的是宽敞的庭院。
其次,在不大的画面上,竟画了前后两进房屋,后房讨巧仅画屋顶;前面的花厅,上有脊檐,下有台阶,室内室外一览无余。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安排如此大面积的复杂场景,是多么吃力不讨好,而大师却举重若轻,处理得轻松自如,不仅不感到拥塞,反觉清爽疏朗,其构思构图,真出人意外。再次,房屋掩映于树木枝叶之间,忽遮忽现,这就避免了画面的呆滞。而画法,树木枝叶是大笔纵横草草不工,屋宇人物是精描细写一笔不苟。树木浓重,人物淡雅,强烈的对比,使主题的表现越发突出了。(信息来源:中国商报 叶宗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