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专 题 列 表
zz期刊原文
a1综合资讯
a2菩提文库
a3讲座会议
a4大德专辑
b1硕博文库
b2著作学者
b3研究综论
b4佛教历史
c1茶道禅道
c2禅学研究
c2中国禅学
c3菩萨信仰
c4佛教诸宗
d1佛教艺术
d2佛教文学
d3思想哲学
d4言生说禅
e1藏传佛教
e2敦煌佛教
e3英文佛教
e4多元宗教
w1古典诗词
w2热点推荐
热 点 回 放
从简单处开始修行
[
114
]
所有舒服的人生,
[
117
]
做人的最高境界,
[
118
]
遇到不喜欢的人,
[
102
]
推门是生活,关窗
[
108
]
隋代的佛弟子们如
[
103
]
马祖禅风述略
[
122
]
无住心乃吾人安身
[
149
]
经一事长一智,遇
[
147
]
如果觉得人生很难
[
157
]
《道德经》4句话,
[
156
]
格局越小,越不快
[
163
]
网 站 调 查
您对本网新版持何看法?欢迎参与投票!
进步很大
需要改进
没有变化
变得更差
最新的200篇文章
1.
内心通透的人,看什么都顺眼
[佚名][2022年7月4日][77]
2022年7月4日 佛学研究网 有人曾说过:“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慢慢的我明白了,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优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 的确,优秀的人,都懂得尊重别人。 因为他们活得通透,看得明白。……
2.
爱是大药王,快乐是治病的关键
[佚名][2022年7月4日][46]
2022年7月4日 佛学研究网 对于人类的大多数疾病来说,爱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剂。 爱人,尤其是从心底去爱人、宽恕人,以此来终结自己的五毒内焚,结果也能终结我们自己的疾病。 所谓“病有千般,不离阴阳。人有万种,总是名……
3.
这样能帮助你看得破、放得下,活得愉快一点
[梦参老和尚][2022年7月4日][70]
2022年7月4日 佛学研究网 大家都知道“家家观世音菩萨”——在极乐世界不是很好吗?观世音菩萨怎么会跑到娑婆世界来呀?他本来是男相,为什么会现女相呢?这表示他的大慈大悲心,示现女相度众生更方便一些。观世音菩萨的出离心是具足了、成就了,他知道众生还没有出离心,所以他就到这个世界来劝众生:不要贪恋这个世界,要认识……
4.
薄凉的人间,学会深爱自己
[佚名][2022年7月4日][66]
2022年7月4日 佛学研究网 我们都曾经深爱过他人,后来,我们渐渐地学会了深爱自己。 人在社会中生存,不可能不与人产生交集。 亲人、爱人、朋友、同事等等,这些关系的存在,最初的最初,为了彼此之间关系的和睦……
5.
这三件事是人生真正的快乐
[南怀瑾][2022年7月4日][47]
2022年7月4日 佛学研究网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古代称君子,是指有道德、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孟子说,一个君子,有三样事……
6.
静,人生之境
[佚名][2022年7月3日][75]
2022年7月3日 佛学研究网 有人说:静,是一个人最深的历练。 诚然如此! 生活本身是喧嚣的,难的是:以一颗平静的心,过不平静的生活。 01静,是一种平和 ……
7.
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法喜
[佚名][2022年7月3日][58]
2022年7月3日 佛学研究网 什么是禅?禅是一种良好的状态,“禅”翻译成中文为“正思维”,也就是正确的思维方式。 有很多怨气冲天的人,常常会抱怨为什么我更努力,却没有别人得到的多?佛门有两句话:“山中无衲子,朝中无宰相”。这些都是每个人自己修来的,你不修哪里来……
8.
随缘自在:悟透人生的十首经典禅诗
[佚名][2022年7月3日][73]
2022年7月3日 佛学研究网 自佛教传入中国,精妙生动的禅诗车载斗量,禅门高僧极富禅意的把人生的真谛藏进禅诗里,这些禅诗意象丰富,境界高远,是禅中明珠,禅中瑰宝,禅中精髓。 禅诗,让人在读诗之余,学会看淡,学会把生活过得更加从容。本文精选禅诗十首,这来自不同的……
9.
从简单处开始修行
[梦参法师][2022年7月3日][114]
2022年7月3日 佛学研究网 人非不努力,只是觉得成功太遥远;人非不上进,只是觉得成就太困难;人非不修行,只是觉得佛法太高深。有此错误的知见,不但障碍了自己,也常影响到他人。 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
10.
梦参老和尚开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4-1(下)
[梦参法师][2022年7月3日][45]
2022年7月3日 佛学研究网 菩萨他所修的,是深般若,他是观法空,不但人我不存在,法也不存在了,一切诸法都不存在的;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人我空就是世间相,这个般若我们能进入,但是离证得还有很大的困难。没有人我了,那你八十八使烦恼就断了,人我是非人间相全都没有了,但这个是很浅的。深般若必须得达到法空,一切法都空。佛所行的法,圣法!一切圣……
11.
所有舒服的人生,都是熬出来的
[佚名][2022年7月2日][117]
2022年7月2日 佛学研究网 人到中年,半生已过。 从同一个起跑线出发,到了中年差距逐渐拉大。 有人先发制人,事业有成;也有人缓缓而行,落于人后。 但正如林语堂所说:……
12.
越努力,越焦虑,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
[佚名][2022年7月2日][87]
2022年7月2日 佛学研究网 “我太难了”成为了时下年轻人的网络流行语。学习、工作、恋爱、家庭……千言万语汇成一个字,就是“难!” 我不禁思考:当代社会,我们大多数人不必担心饥饿,没有战乱的侵扰,生活便利程度与过去相比更不可同日而语。可是,幸福和快乐却依然如水中……
13.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这一个字!
[佚名][2022年7月2日][118]
2022年7月2日 佛学研究网 李白在《侠客行》中写道:“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厉害的人,从不喜欢显山露水,炫耀自己。反而是一些平庸之辈,有一点成就便招摇过市,锋芒毕露。 其实,当你见过风雨,尝过成败,便会发现……
14.
遇到不喜欢的人,该如何与之相处?
[圣严法师][2022年7月2日][102]
2022年7月2日 佛学研究网 我们在一生中,总会与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我们与亲人共处、与朋友相伴、与师长学习、与同修共勉……在这期间,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喜欢的人。遇到不喜欢的人,要如何与之相处?佛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让我们一起在圣严法师著作的《从心沟通》中寻找答案。 &……
15.
把心安顿好了,人生也就顺了
[佚名][2022年7月2日][79]
2022年7月2日 佛学研究网 《朱子语类》中说:“心者,万事之原也。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 人生是一场修行,修炼好自己的内心,才能万事从容。 01 闲时养心 ……
16.
推门是生活,关窗是烟火
[杜登龙][2022年7月1日][108]
2022年7月1日 佛学研究网 人生,一半辉煌,一半伤痛;生活,一半诗意,一半烟火。 幸福不是你能当多大官,能赚多少钱,而是当星幕低垂时,关上窗,家里便回荡起锅碗瓢盆的交响;晨光熹微时,推开门,心中又升腾起风花雪月的诗和远方。 世界是苦的……
17.
隋代的佛弟子们如何修行——中国佛教史略之隋代佛教
[吕有祥][2022年7月1日][103]
2022年7月1日 佛学研究网 隋代一般佛教徒的信仰和行持,由于隋文帝偏重定门,曾于长安的西南设置禅定寺,集名德禅师一百二十人,四事供给,以为提倡,遂大开以习禅为重点的风气。 特别是昙询(515—599),“每入禅定,七日为期”。真慧(569—615),“创筑禅宇,四众争趋,端居引学,……
18.
马祖禅风述略
[吕有祥][2022年7月1日][122]
2022年7月1日 佛学研究网 内容提要:论述马祖在禅宗心本论基础上融会华严宗的理事俱无碍论,进一步凸显“即心即佛”的主体自觉自信,创造性地提出“ 平常心是道”的修行方式。 关键词:马祖、平常心、华严宗、即心即佛 作者吕有祥任武汉大学哲学……
19.
无住心乃吾人安身立命之处
[见建法师][2022年7月1日][149]
2022年7月1日 佛学研究网 昨夜梦中,任是富贵荣华、悲欣忧苦;清晨醒来,如幻如化,南柯一梦。 知是梦幻空花,若还欲折枝惜春,即同痴人。 人生在世,亦是如梦。 无四相 定慧等持 ……
20.
六月初三丨恭迎韦陀菩萨圣诞
[佚名][2022年7月1日][93]
2022年7月1日 佛学研究网 农历六月初三 恭迎韦驮菩萨圣诞 农历六月初三(2022年7月1日),恭迎韦驮菩萨圣诞。韦驮菩萨是贤劫千佛中,最后成就的一尊佛,在贤劫之中,韦驮菩萨发下十大誓愿,护持学佛修道之人。值逢韦驮菩萨圣诞之期,大众当称念菩萨圣号,布施供养,广修善业,当能蒙菩萨护法,速证菩提。 ■ 护法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
1
/10
页
20
篇文章/页 转到: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站内文章搜索:
文章标题
文章作者
关键字
文章出处
编辑姓名
所有栏目
A1综合资讯
A2菩提文库
A3讲座会议
A4大德专辑
B1硕博文库
B2著作学者
B3研究综论
B4佛教历史
C1茶道禅道
C2禅宗禅学
C3菩萨信仰
C4佛教诸宗
D1佛教艺术
D2佛教文学
D3思想哲学
D4言生说禅
E1藏传佛教
E2敦煌佛教
E3英文佛教
E4多元宗教
W1文学频道
W2热点推荐
ZZ期刊原文
VV佛教资讯
WW佛教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
wuys
Powered by:
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